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舌尖上的中国》戛纳电影节海报:腊肉似中国山水

2012年05月18日 10: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杨媚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舌尖上的中国》参展戛纳电影节的海报,主要元素近看是一片腊肉远看似中国山水,充满中国韵味。

万万没预料到,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几天的风头竟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甚至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80后“吃货”们,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吃货指南”。非黄金档播出的一部纪录片,缘何迅速风靡全国?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和电视观众后发现,人文味和市井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该片的独特气质。从《舌尖上的中国》中,更折射了中国纪录片从“仰视”到“平视”的新趋势。

市井味+人文味,让它区别于以往所有美食节目

许多观众表示,以往展现中国美食的影像素材,更多的是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而《舌尖上的中国》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草根气息,让它在以往太多的中国美食节目中得以脱颖而出。市井味和人文味的和谐“混搭”,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最突出因素。

在第一部分《时间的味道》中,有网友对“虾酱奶奶”记忆犹新。片中的香港大澳岛上,一个老奶奶在偏僻的小作坊生产很受欢迎牌子的虾酱。对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俩在一起做了一辈子的虾酱。“时间的味道”就这样一下抓住了观众的心。正如总导演陈晓卿说的,《舌尖上的中国》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

“让我想念妈妈做的饭了……”一位网友在微博的发言得到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表示,看这个纪录片,让自己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从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

“原来莲藕是黑的!”这是一位85后观众在微博上发表的观后感,并迅速得到了响应。对于许多根本不知道芝麻究竟长在地下还是树上的80后甚至70后来说,看《舌尖上的中国》的一大收获就是了解了食物原生态。

“鄙人以该片总顾问的身份,对"不难看"的说法深表赞同。”这是资深“吃货”、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在微博上对《舌尖上的中国》相当谦虚的推荐语。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沈宏非也说,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食物来自哪里,也不了解草根人民怎么吃东西,这部片子重视的还是人和食材关系和状态。

“我每集都看,确实很独特!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是现今社会中人要如何善待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学者胡野秋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在各种添加剂泛滥、食品安全被前所未有受到重视的今天,强调传统饮食的安全观念非常契合当今人们的需求。

“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该片的宣传语。也正如胡野秋所说,食材没有贵贱,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并不意味着高贵的生活方式。这部片子就是要告诉你,最边远、最闭塞、最家常的厨房里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从而上升到了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舌尖上的中国 云隐 桃子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