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油画《小平同志在深圳》身价飙升:是重大事件符号

2012年04月24日 14:36
来源:燕赵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缪哲: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

二十世纪中国的油画家们,毫无例外地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捩过程,尽管他们也曾想象西方画家们一样表现一种生命存在状况和赖以生存的人性光辉,但政治的骤风暴雨不得不将他们推到关注人生、关注现实之中,从早期的徐悲鸿、颜文樑、刘海粟等,尽管他们表现角度不同,方式不样,然竟毫无例外凸现着现实状况与政治风云紧密相连的烙印。

建国后崛起的油画家们,是伴随着共和国革命成长的艺术主体,他们彻底摆脱了飘浮不定的艺术困惑,致力于关注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引发的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在艺术语言上,不再是单一单调处理,描绘人物也不再是肖像、站着、坐着的琐碎细节,而是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高、大、全形象扑入你的视野,足以让你产生崇敬、仰慕甚至爱戴之感。通过写实的表述,建立了难以企及的经典形象。

油画《小平同志在深圳》,从主体、技法到媒介形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回避的政治现实命题。通过小平人物肖像的刻画,城市背景的映衬,给出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中国经济未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构成了20世纪末政治现实题材的新内容,为在政治价值的外延和历史价值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意义。

汪为胜: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教学部主任、《中国画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出版《宋元山水画探颐》、《新中国美术史话》等著作以及论文《二十世纪中国画概论》。

在艺术品市场上有一类作品炙手可热倍受追捧,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红色经典”的美术作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的大动荡大变革,美术品与时代同步,也就产生了许多关注历史进程和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性创作,这些作品将艺术与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具有着浓厚的历史容量,同时又都有着鲜明的红色时代精神。这类作品不仅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独有的特色,也曾经是一个时期美术创作的主流。

《小平同志在深圳》记录了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深圳这一历史事件,并在深圳街头矗立20年,进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的标志性画面,它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为广大中国人所熟知。这幅作品可以认为是“红色经典”的延续,尽管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仍然带有政治宣传的色彩,但他们在构图造型色彩等诸多方面还是力求完美,从而使作品达到了一种史诗般的宏伟。作品虽是出自艺术家个人之手,但它无疑满足了广大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出了人民的心声。

无论主题和艺术性如何,油画《小平同志在深圳》在时代文化特征和文献层面的价值都是第一位的,它将会成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永恒的记忆。

吕立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项目负责人,国家《艺术品管理条例》起草小组成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出版《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等著作。

《小平同志在深圳》的传奇意味

文/向隽

人们对一些宣传画的价值开始热议乃至纷纭不止,这是因为艺术品市场活跃得让人发生晕眩现象的跨界表现。

当前人们十分关注国内艺术市场的动向,除了一些艺术精湛的经典绘画作品成为追捧的拍品之外,一些比较特殊的题材也引起藏家的广泛偏好,例如具有浓郁文革色彩的所谓“红色绘画”也成为收藏热点,比较突出的《毛主席去安源》就是如此。不可否认,艺术品收藏的主流判断取向乃是关注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某某画家的知名度也是收藏和艺术投资的重要指标,而“红色绘画”的异军突起,则是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一跃成为收藏热点。

严格意义上划分,“红色绘画”应该归类为具有鲜明宣传性质的大众海报,而海报,无论其绘画水平如何有差异,其本质功能界定还是承担推行某种社会价值、商业谋求或者政治诱导的媒介物,价值体现并不以彰显艺术性为主,应该是广告学范畴的海报手段。然而,海报并不因此影响其成为艺术品投资的价值选择,这个现象早就在国外被一再印证,比如二战时期各国推出的反法西斯海报就是艺术品收藏的大热门。

这里不妨举例看看海报的魅力所在,我们知道柏林墙被推倒之后,其画有政治涂鸦的残片已经被有心人大量高薪收藏起来,我们还知道歌坛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画像、著名政治人物切·格瓦拉的画像也是价值不菲的藏品。而二战时期,美国的一些宣传画,如主题为“我们现在战斗就是为了阻止这个”,主题为“美国永远为自由二战”,主题为“他在窥视你”的海报等等,都成为国际上著名博物馆的宝贵藏品。还有前苏联时期,被称为红军海报第一帖的《你参加红军了吗》,简直就是国宝级的藏品。所以,海报或者宣传画的收藏大热,完全是早有先兆,并不是国内独有。

最近,喜欢收藏的人们又开始聚焦《祖国山河一片红》、《小平同志在深圳》等宣传画的价值问题,前者是因为一枚文革邮票引起的关注,后者则是因为它是当代还在深圳大街上“值班”的最特殊的宣传画。由于致力于当代艺术现象的研究和批评,对于前者的原作,据我所知,还有少量版画原作可以找到。谈及后者的画作,比较有意思,也许就是容易引起收藏界讨论的题材了。曾经看到一篇报道:《小平同志在深圳》20年记,我才得以详细地了解到这幅宣传画创作的幕后故事,我也曾经在自己执导的系列政论片《执政之魂》片中引用过有关《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影像,没想到今天会因为注意到人们对这幅画的热议而要对此画评论一番。

以我看来,《小平同志在深圳》确实值得关注,一是它的问世带有某种传奇趣味,自从深圳市的深南路旁竖立起这幅巨型宣传画,居然至今二十年了还在那里为慕名而来的游客照相留念而辛苦“值班”,可见它的名气有多么“著名”,此画先后被制作了四次,其中一次还是以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喷绘技术来制作,我认为兴趣的关键是这幅画每次“刷新”,都有新的版本,也就是有四个不同的图像,并且其中部分参与创作的画家,因为感到电脑喷绘的那幅不好保存,还特别合作另画了一幅油画隆重展出并获奖,这就是此画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我所知,除了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有大概两个版本,象《小平同志在深圳》有四个版本就极为少见了。经典题材被重复表现或者重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并不少见,可是一个承担宣传任务的海报,被一画再画,其独特性显然不言而喻。二是,《小平同志在深圳》问世以来,已经由一幅寻常的宣传画演变为一个大城市的名片,除了得益于被大量媒体反复报道的功绩,还因为深圳这个特区的“特别”之处,仿佛一幅画变成了一个鲜明的时代符号,不仅是对一个著名人物的纪念,最接近价值本体探讨的意味是,它又幸运地成为可珍贵对象,因为这不是一幅简单的宣传画,它周身包含着不可否认的强烈政治寓意,中国面对全球审视的眼睛,它是喻示坚持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画面,是一个国家政权主张的风向标似的可观察面孔,这样的宣传画拥有其他绘画所不具备的文物级价值。三是如此巨大的宣传画到底值得不值得进入收藏领域?谁将获得这样一幅内涵复杂的宣传画?如何估价这件特殊的艺术品?都是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做影视的本能反应,我认为《小平同志在深圳》的传奇还会继续。其他价值思考就不必多说了,总之,一幅表现技法极为通俗的宣传画,能够引发这么多人关注,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的艺术话题了。

我的结论并不乏味,一幅海报或者说宣传画,只要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曾经公开出现,只要它拥有广泛的传播记录,成为一个重大事件的符号,或者曾经言说出某种时代痕迹,或者曾经被转借为一个文化的解读密码,类似《祖国山河一片红》、《小平同志在深圳》,这样一幅技巧未必出众的海报或者宣传画,都是值得拥有的文化藏品。而油画《小平同志在深圳》价值,同样如此。

向隽:中国艺术品交易网总编 艺术评论家 央视栏目主编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小平同志 宣传画 深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