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名画背后:梵高《向日葵》是药引发的视黄症?
“出身卑微”的外科终将被灭?
“外科学曾经连理发师都不如,但随着消毒术、麻醉术、抗生素的出现,外科逐渐成为医学领域最显赫的学科。不过,它也将成为第一个被消灭的医学学科。”这是一堂开放性极强的课程,几幅油画述说着一门学科命运的跌宕起伏。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门课有点像“说书课”,医学轶闻被渐次剥开。
“别看现在医院里的外科大夫地位很高,其实外科学出身卑微,起初与理发师为伍——最早,理发师还看不起外科医生。”
想象一下,16世纪以前,外科还被称为“理发匠的技艺”,由师傅带领徒弟学习技艺。理发师理发,也兼顾拔牙。当时的内科医生手指干净,头戴假发,可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总在处理污浊的坏死组织及肿块,使用的是刀锯等“恐怖”器械。在没有麻醉的年代,这种场面令人毛骨悚然。
“从事口腔外科手术的人,原本跟理发师都是一伙的!”同学们听着乐了。须知,不少学医的人也是过了很久才知道,理发店门前的滚筒最早只有“红白”两色,正暗示着医学与理发业曾经的“交集”:白色代表干净的绷带,红色是被放血病人染红的绷带。另一种说法是:“红白蓝”三色滚筒中,红是动脉,蓝是静脉,白是绷带。
1540年,外科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它被允许加盟到理发师学会,成立理发师外科联合协会。直到19世纪,外科医师才逐渐摆脱与理发师和放血者的卑微联系。
在此期间,外科学的巨变记录在画布上。伊金斯的杰作《大诊所》是一幅19世纪70年代美国外科的快照,展示了当时著名的外科教授格罗斯将要进行的骨髓炎手术。
“从画面上看,患者正在接受麻醉,但外科医师们穿的是日常便服,没有手术专用服、没有口罩、没有手套,未消毒的器械随意暴露和使用,周围有很多人像看戏一样坐在旁边。这就是当时的外科手术环境。”有意思的是,黄钢找到了伊金斯10年后的又一幅画作《阿格纽的临床教学》:这是一台乳腺疾病手术,依然在剧场中,但医生穿上了手术衣。
“在这10年间,外科学穿插着许多重要的发明。李斯特消毒术出现了。很快消毒手套也出现了。”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据史料记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外科医生发现李斯特消毒术尽管很管用,但腐蚀性强,伤手。他就给心爱的护士做了一副橡胶手套,以后只要戴上手套,而不是双手浸泡到消毒水(碱水)中。消毒手套由此诞生。
黄钢说,外科学有几大进步:李斯特消毒术的发明,让外科真正从野蛮的放血时代进入到抗感染时代;麻醉剂的出现,让外科手术变得可行;此后,抗菌素诞生,外科手术真正进入一个平稳的状态。直到今天,外科成为最令人崇拜的学科,地位最高。
但,外科也可能是第一个被消灭的医学学科。“我认为,身体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不需要的,哪怕一个阑尾也有免疫功能。在医学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保留、因势利导会成为趋势,而这种以摘除、消灭为目标的学科会逐渐消亡。”黄钢说。
“解码”那些名作中的药理和疾病
《秋收的喜悦》中,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很可能是麦角碱中毒;梵高笔下一片金黄的《向日葵》,很可能是精神类药物引发的“视黄症”……用“医学眼”看名画,竟能读出诊断学、流行病学、药理学、发病机理、新药研发等等知识。
关于名画与医学之类的课程,黄钢并非独此一家。几年前,北大医学院就推出过类似的医学人文讲座,由人文领域的教授授课。彼时,有人议论,这门医学人文课程说得过硬,揭露了医疗界的种种沉疴。这给了黄钢另一种启发,“与其让学生讨厌医学,何不让同学们爱上医学这门艺术?”
在黄钢看来,医学和艺术存在某种亲戚关系。
“我们一直在学医,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记忆和实践,而疾病的变化莫测,又需要更多的经验与良好的悟性,才能成为良医。各种变化着的疾病,看似相同,却结果各异,时而有科学的规律,时而显示艺术的莫测。面对枯燥而捉摸不定的学习和实践,部分人会产生犹豫甚至退却,而少数人痴迷于它的复杂和多变,最终成为一代名医。期望同学们在医学中发现兴趣,找到艺术的感觉和灵性。”
今年开学,黄钢饶有兴致地准备了一组匈牙利民俗画《秋收的喜悦》,准备讲授“名画中的诊断学”。在这组图画中,人们享受着秋收后的果实,开心地蹦蹦跳跳。不过,医生并不这样看。
“这不是高兴,而是精神狂躁症!”黄钢分析,这幅民俗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画面上,麦子被堆在狭窄、潮湿的空间里,很容易霉变,诱发黄曲霉素。如果把这些霉变的麦子磨成粉,烤成面包,毒素就会变成麦角碱。这是一种高度动脉血管收缩剂和中枢神经兴奋剂,由此解释了画中人们蹦跳的场面。而长期服用,动脉血管会收缩,尤其是小腿部分容易坏死,最后只能截肢——画面上,有些人是断腿的。这就是麦角碱中毒,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非常流行。后来,人们从发霉的大麦中提取了麦角碱,现在孕妇生孩子时如果不顺利,滴点麦角碱,就能帮助子宫收缩加快——它成为了一种药。
一组民俗画,可以看出疾病的流行病学发展过程、新的病症如何诞生、发病机理、保健防病知识、食品储存方式、新药发明历程等等。如此授课,让医学变得有趣。
在黄钢的“医学眼”看来,梵高动感十足的画作,典型的比如《呐喊》,整个画面是扭曲的,很可能是精神失常后引发的幻视;而他采用单色调、大面积黄色的画作《向日葵》,很可能是受到精神病类药物的影响。因为早期的精神类药物容易引发“视黄症”,让患者只对黄色有反应。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