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百年:它曾和中国同盟会做犄角(图)
2009年12月11日 09:45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跨越局限:反思知识分子如何自处

《天铎报》曾是南社人撰文和南京临时政府机关报《民立报》论战的战场

不可否认的是,在1950年代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南社在历史、文学史上所受的重视不够,茅盾、阿英对此都曾表示过意见。过去有人曾认为辛亥革命和与之相伴随的南社革命不彻底;南社中许多文人作风过于传统,受到过新文化界的批评;民国后不少南社成员又在国民党政府内任职。

“南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人看不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天石说,建国后受“左”倾思想影响,认为南社和国民党关系密切,是资产阶级的团体,众多清规戒律导致改革开放前的南社研究非常尴尬。他写的一本南社研究著作,1964年就安排出版,结果到了1982年才获出版。

罗时进教授则认为,现在对南社的研究不应受到当初的那种局限,百年间,南社研究自南社人自己开始,其后有盛衰消长,但一条线绵延不断,这条线可以称为“南社学”,“研究南社学,就是向20世纪初的一批文化英雄致敬,南社人在20世纪初以文字播弄时代风潮,抗清反袁,未必非常成功,但他们爱我们的民族,那样勇敢无畏;南社人从民族存亡的高度存国粹,振国魂,其目的与效果未必一致,但其‘夫国而无学,国将立亡’的深痛剀切之感,那样振聋发聩;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国、爱地方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是我们最应该守护和继承的。”

一些观点认为,今天的文士风骨已成为一种稀有现象,一些经济学家遭受公众空前的质疑,大学校长、教授视抄袭如常事,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崇敬渐渐烟消云散,而对老派文人的怀念却与日俱增,那些独立于利益之外,为国家与生民呐喊的声音成了怀旧的主题,而南社无疑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人文资源。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曾景忠认为,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原则,在当下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南社的这一精神十分值得当代知识分子发扬和借鉴。

“今人纪念南社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更是一次坚守文化遗产的盛举。”南社成员沈龙圣之子沈立人认为,纪念南社,更让人反思的是当下知识分子该如何自处,这是个永久的课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顾维华 蔡晓玮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