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儒家崇尚“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亦被看成是我国人民的智慧。它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平衡、以及友好精神的认识与追求。茶虽然对人的神经有一定的刺激兴奋作用,但它的基本诉求是:和而不乱,嗜而敬之。品茶的特有的氛围能使人沉静,把心放在闲处,从而使人可以冷静地处理日常事务。
儒学茶艺的观点
儒家崇尚“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亦被看成是我国人民的智慧。它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平衡、以及友好精神的认识与追求。茶虽然对人的神经有一定的刺激兴奋作用,但它的基本诉求是:和而不乱,嗜而敬之。品茶的特有的氛围能使人沉静,把心放在闲处,从而使人可以冷静地处理日常事务。
茶性与人性
中国人尊崇孔孟之道,尊儒学,重礼教,正因为有了儒家的学说和思想,才成就了我国的礼仪之邦。儒家的学说和思想一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精神之柱,其影响之深广,远远超过佛教和道教。
虽然现代人已经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不可否认儒家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想彻底消除它的影响几呼是不可能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在生活的细微处,我们都可以找到儒家思想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儒家思想的主张是崇高礼乐,他们在人们日常的品茗中亦发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从中挖掘出了处世的进退之道。
早在南北朝以前更早的时期,茶就被用在祭礼之上。茶道重礼,这和儒家重礼异曲同工。陆羽甚至认为,在进行茶道时,“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茶道礼仪之严,可见一般。
我国自唐朝以来,宫廷中的重要活动(春秋大祭、殿试,以及举行的群臣大宴等等)都有一定的茶仪茶礼,以示尊重。进入宋代,儒家更将茶礼引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就是所谓的家礼之中,如普通家庭中的婚丧嫁娶修屋筑路待客等大事,无不举行茶礼。甚而有“无茶不成礼”的说法,客来敬茶的说法也是因此而来,由此可见儒教的礼制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之深入。
茶道器具的配合务求和谐,环境务求清静雅致,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必须和谐统一。这从陆羽的风炉设计思路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儒家认为饮茶可以使人清醒,更可以使人更多的自省,可以养廉(茶以养廉),可以修身,可以修道。
唐代刘贞亮曾总结过茶的“十德”,除了“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睡气”、“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之六德之外,他似乎更看重精神性的另四德;“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观点。
“茶最宜精行险德之人”,(见陆羽·《茶经·—之源》,所以认为品茶之人,品德至为重要,茶道强调了茶对于人格的自我完善性的重要性。
品茶一旦上升到了与人格节操相对应的高度,也就是对茶的清淡宁静品格的欣赏十分和谐的统一起来了。人品和茶品的高度统一,就无意中达成心灵与自然的自然契合,这正是儒家所要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老庄及道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华,中国各重要思想流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从茶道中发现了兴观群怨、休齐治平的大法则,用以表现自己的政治观、社会观;佛家体味茶的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而道家则把空灵自然的观点贯彻其中。甚至,墨子思想也被吸收进来,墨子崇尚真,中国茶文化把思想精神与物质结合,历代茶人对茶的性能、制作都研究十分具体,或许,这正式墨家求真观念的体现。
有人说,儒家在中国茶文化中主要发挥政治功能,提供的是"茶礼";道家发挥的主要是艺术境界,宜称"茶艺";而只有佛教茶文化才从茶中"了解苦难,得悟正道",才可称"茶道"。其实,各家都有自己的术、艺、道。儒家说:"大道既行,天下为公",茶人说:"茶中精华,友人均分"。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两个不过一个说表现,一说内在,表里互补,都是既有道,也有艺、有术。
古代道家思想与庄子在哲学观方面颇为接近,所以,人们常将老、庄并提。从自然和宇宙观方面,中国茶文化接受老庄思想甚深,强调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又为茶人们创造饮茶的美学意境提供了源泉活水。茶圣陆羽首先从研究茶的自然原理入手,不仅研究茶的物质功能,还研究其精神功能。所谓精神功能,还不只是因为茶能醒脑提神,制茶、烹茶、品茶本身就被看作一种艺术活动。既是艺术,便有美感,有意境,甚至还有哲理。
在中国,儒道经常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儒家主张"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条件允许便积极奋斗,遇到阻力,便拐个弯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无为",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柔韧一面,可以说对儒家思想是个补充。中国茶文化反映了儒道两家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庄思想总起来说是着眼于更大的宇宙空间,所谓"无为",正是为了"有为";柔顺,同样可以进取。水至柔,方能怀山襄堤;壶至空,才能含华纳水。
儒家将中庸引入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通过饮茶自省,清醒地认识自己,也清醒地看待别人。
中国乃“礼仪之邦”。中国人主张礼仪,便是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茶能使人清醒,所以在中国茶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
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便是“克已复礼”,提倡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讲究君臣、父子、夫妻之情义与礼仪规范,倡导敬老爱幼,兄弟礼让,尊师爱生。儒家“礼”的思想已贯穿于上自朝廷的以茶荐稷、祭宗庙,下至民间的以茶待客、婚姻茶礼等各个社会层次之中。
儒家茶文化具有“乐感”与雅志的特点。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多能随遇而安,直面惨淡的人生。即使自己生活境况不佳,也谈不上有何作为,但他们却能偿观地寄希望于子孙和未来,相信“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代更比一代强”。多能“苦中求乐”,既承认苦,又争取乐。饮茶,自己养浩然之气,大家又分享快乐,这构成了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各调。儒家立足于现实,什么事都积极参与,喝茶也忘不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中国茶文化从一产生开始,便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茶人中消极世者有之,但一直不占主导地位,提倡的是以苦茶而砺大志。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