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濮存昕忆于是之:他不是在表演 是在舞台上生活

2013年01月21日 11:02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南芳

本报记者 南芳

昨天,中国话剧界少了一位泰斗――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这位老一辈话剧表演大师,《龙须沟》里的程疯子、《骆驼祥子》里的老马、《茶馆》里的王掌柜,他所饰演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消息传出后,许多艺人都在微博里表示沉痛悼念,柯蓝写道“于先生乘鹤仙游,天上茶馆开张”。作为人艺的演员,冯远征更是在微博中表示,于是之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开拓者。

于是之的离开,也标志着北京人艺一个时代的终结。

根据亲属意愿,于是之的后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已成立治丧委员会,将以追思会的形式向这位建院元老和人民的演员表示悼念和敬意。

24岁出演《龙须沟》一举成名

60多年前,北京人艺上演大戏《龙须沟》,主角程疯子的扮演者,就是于是之。曹禺的剧本里给这个角色的定位是“有点神神气气的,不会以劳动换钱,可常帮忙别人。他会唱,尤以数来宝见长……原是相当不错的艺人,后因没落搬到龙须沟来”。

那时候排戏,用的还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理论,要求演员在舞台规定情境中“生活生活再生活”。

为了体验生活,于是之花了很长时间泡茶馆、学唱单弦,在茶馆里他找到了一大群“程疯子”,他就开始了解这一群人的身世、性格、心理甚至动作习惯,写了6000字人物小传,才把这个纸上人物请到了台上。

《龙须沟》后,24岁的于是之一举成名。

剧作家黄宗江曾评价于是之演的程疯子:“那是他演得最好的几个角色之一,可以说演绝了。这出戏可以说奠定了人艺的基础,也奠定了于是之的基础。此后《茶馆》里的王利发,也让他给演绝了。但他演得最好的,是《骆驼祥子》里的老马,比《茶馆》还要精彩。就十几分钟戏,把一个老车夫刻画得那么生动、深刻。我觉得更多是因为生活的积累。于是之对这种老拉车的太熟悉了,这就是他早年生活里经常见到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来自生活。”

也正因为这样,北京人艺影视中心用了近三年时间拍摄的长篇电视人物传记片《演员于是之》,成为北京人艺总结和研究、继承老艺术家们演剧风格和创作成果的素材,并成为北京人艺永远的教材。

去年8月去世的李龙云,是北京人艺另一位著名的剧作家,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人艺后便与于是之结下了深厚情谊,并写下了《我所知道的于是之》一书,他曾评价:于是之和他那批朋友的离去(指离开工作岗位,编者注),标志着北京人艺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于是之的离去所造成的损失,绝不仅仅是中国话剧舞台上少了一位优秀的演员……能够像于是之那样的人,是凤毛麟角。

晚年抱病上台无法下场

于是之是一个无比热爱话剧舞台的人,但到他60多岁的时候,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开始是出现语言障碍,说话不流畅,接着思维不清晰,到最后连人都认不出来。即使身体越来越糟糕,记忆力越来越差,于是之依然没有放弃舞台。在他最严重的时候,上台了都不知道怎么下台。

“这个日子,对别的人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那一天在我的戏剧生涯中出了些毛病。它告诫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要演戏了……”1992年7月16日,65岁的于是之登上人艺舞台,最后一次主演他的看家大戏《茶馆》,那是第374场。

最后那一晚,很多观众都还记得,当漫天的纸钱扬起,王掌柜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腰带,返身走向后台,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谢幕时,于是之几次走向前台,向不肯停止鼓掌的观众鞠躬致意。观众喊:“于是之老师,再见了。”于是之淌着泪走下来,喃喃道:“观众太宽容了。”他有些踉跄地走回化妆间,险些撞在门上。舞台上幕布已合,只是台上的人不愿告别,台下的人不忍离去。

“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在得病之初,于是之曾写下这样的话。说了一辈子台词的艺术家,就这样躺在了病床上,一躺就是十几年。

濮存昕回忆:他的表演不留痕迹

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的父亲苏民跟于是之是老同事,有着几十年的交情,濮存昕很小就经常跑到人艺剧场给父亲苏民送饭,也经常到后台去玩,或站在舞台下仰视。可以说,濮存昕是看着于是之的戏长大的。

昨晚八点,濮存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正好开完关于后事料理的会议:“于叔叔是一个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演员,他的表演作品、创造的角色都具有典范意义,谈到话剧,一定会说到《茶馆》,说到《茶馆》就绕不开于老师的王掌柜。开追悼会时,我们很想让于叔叔的灵车在人艺绕场3圈。不过,一切还得听家属的意见。”

“那时,我们都住北京人艺的大院里,我弟弟小时候口齿不清楚,见到他就喊成于树根叔叔,他就冲我们笑笑。”去年7月份,濮存昕去探望过病中的于是之,“那是在北京人艺庆祝60周年华诞研讨会上,开着会,我们就想起了于叔叔。结束后,我和万方等人就去了医院。于叔叔自从得了脑梗塞,身体就不太好了,后来越来越严重,再到后来都不认识人了。”濮存昕说。

“我们在床前喊,于叔叔,我们来看你了,晚上我们就要演《茶馆》,就是你演的那个戏。”濮存昕说,已经失去意识、不能言语的老人,居然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手脚也轻微震动。

“后来,我们排《茶馆》,看了于叔叔的表演录像。宋丹丹说,于叔叔的表演太伟大,为什么叫伟大的表演?因为,他不是在表演,而在舞台上生活,他的表演不留痕迹,不使招。”

浙江话剧人:看他演《洋麻将》,真是过瘾

1986年,浙江话剧团副团长宋迎秋,当时还是中戏的学生,经常能看到于是之的戏。

“看他与朱琳演的《洋麻将》,那真是过瘾!一台戏,就两个人,简洁的舞台上更是只有一幕景。这台全长约100分钟的话剧完全由大量的台词,以及各种不断起伏的人物情绪所支撑,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极具挑战性。那会看他们就是神啊,演得太精彩。”宋迎秋说,于老师能体味人生最细微的感情,表现人物最特别的气质,他能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塑造得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宋迎秋还看过一本于是之写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演员的表演,要从心态、神态、形态这三个方面着手。我看了,真是获益匪浅。我是大青衣,有一次要演一个老太太,可我那时候还是个小姑娘,怎么演呢。后来我就想起老师书里说的,试着按这样的要求去演,结果,虽然我没有化妆成老太太,站到台上,观众就是觉得像!”濮存昕回忆说。

于是之的艺术生涯

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出生于唐山,后迁至北京。15岁起曾做仓库佣工,后当抄写员。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 1949年2月加入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

1951年他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使该角色深入人心;同年,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是建国后最早饰演领袖毛泽东的演员。

1958年,他在话剧《茶馆》中塑造的茶馆掌柜王立发的艺术形象,更是奠定了他话剧表演艺术家的地位。

此外,他在《关汉卿》、《雷雨》、《名优之死》、《女店员》、《丹心谱》、《请君入瓮》、《洋麻将》等剧中创作的角色,都取得成功。

他还在电影《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泽、《秋瑾》中饰贵福,并和曹禺、梅阡合作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与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了话剧《像他那样生活》。

1988年,他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1996年,他参演了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从此退出他心爱的舞台。

2009年,他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茶馆 1986年 1927年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