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英作家拜厄特成名前每天在床上哭 丈夫半夜煮热咖啡

2012年09月11日 15:07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刘悠扬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谈到各自写作的心路历程,拜厄特表示,《占有》是她文学生涯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许多中国读者而言,喜欢读拜厄特始于她20年前创作的大部头小说《占有》。可是拜厄特回忆说,在《占有》成书以前,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大多数出版商都希望她把书里大段大段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诗歌、散文删掉。“那时我丈夫夜里总是要给我煮热咖啡,因为我每天在床上哭啊哭”。后来《占有》却拿下了布克奖。这本书平行地描述两位当代学者与19世纪两位诗人的相遇与情感纠葛。2002年时,华裔编剧黄哲伦将这本小说改编成了电影《迷梦情缘》。

王安忆则回忆说,母亲茹志鹃也是作家,最早“她不希望我成为一个作家,她会觉得做作家这个职业非常的辛苦。她觉得想像力是虚无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我后来还是做了作家,因为我个人在写作里面得到了很大的乐趣,所以我现在想告诉这些年轻人,假如你不能在文学里面得到乐趣,你就不要写,因为除了得到乐趣得不到别的回报。”说起自己笔下的女性,王安忆表示,“其实我写的所有女性,都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我做不到的。她们为了实现一个想法可以牺牲,她们是不要自我的那种人,我恰巧不是这种人。”

在英国文坛,拜厄特对于“性别主义”的批判尽人皆知。在她将矛头指向英国橘子小说奖前,拜厄特也知道自己常引发争议:“出版商请求我别乱说了,可有人问我,我就会直说:橘子奖就是个宣扬性别主义的奖项,你在里面连一个男性作家都找不到。好比之前有人在伦敦创办了一项‘黑人文学奖’,很快就关门了,因为那是种族主义”。拜厄特坚持认为,设立女性文学奖是一种性别歧视,“女性只要写些有头脑的文章,就会让批评家很不舒服,他们觉得那就像是狗只用后腿站立那么不自然。”

相比之下,王安忆的态度温和得多。“女性文学奖在中国也有,但它是民间的,目前为止也没什么人知道。在中国包括女性本身,对性别歧视问题不是这么敏感,所以对于这个奖,至少知道的人没那么反感。”对她个人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刚听到“女性主义”作家的概念时也不无抵触,“我不认为我是女性主义作家,但是我现在慢慢接受这么一个命名了,因为女作家和男作家确实有差异。男人的世界太大了,他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女作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可以写出她的感情。我自己觉得很幸运,我是一个女作家。”

英国文坛姐妹花同与中国有缘

拜厄特1988年就曾来过中国,造访过北京大学,并在当时的校园引起了轰动。她开玩笑说那次访华颇为不快,因为主办方与她研讨的内容是短篇小说,而当时她根本没写过短篇小说,自觉很是丢脸。不过,有人向她推荐了一位中国作家沈从文,之后她读过不少沈从文的作品,自己也写了短篇小说,还被朋友称赞有中国味道,她颇为欣喜。

然而,在《占有》出版简体中文版之前,拜厄特在中国的名气却不如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更大。说起这对英国的“文坛姐妹花”,也是一段佳话。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AS·拜厄特的胞妹,小她三岁,也写小说,但是比姐姐更早成名,1963年便以《夏日鸟笼》一书亮闪闪登上文坛。1993年5月,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曾和多丽丝·莱辛一起访问中国。中国的读者对她,也比对拜厄特更为熟悉。内地已经出版过她的多部小说,如《红王妃》、《金色的耶路撒冷》、《冰雪时代》、《磨砺:一个未婚母亲的自述》等。此外,德拉布尔还担任著名的《牛津英国文学》的主编,算得上文坛头面人物。如果不算布克奖,德女士想必今天要比姐姐名气更大。

可是这对姐妹作家从不一起出席公开场合,不轻易评论对方的作品,刻意避谈对方成就。扑朔迷离的姐妹关系引起众多猜疑。拜厄特曾说,“因为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与另一作家分享同样的记忆是困难的”。但据苏茜·麦肯齐在英国《卫报》刊出的一篇文章所说,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告诉记者,姐姐对自己结怨的真正原因,乃因拜厄特的儿子查理不幸被一辆汽车在街上撞倒后身亡,而玛格丽特的孩子们却安然无恙,妹妹由此产生了难以解脱的负罪感,但姐姐的失落更难平复。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拜厄特 海派文学 热咖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