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19岁提出“形散神不散” 此生走不出书斋
其实,肖云儒的声名鹊起与他的家教、家学渊源是密不可分的。肖云儒半岁丧父,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是一位刚强的知识女性,“一二·九”运动时她在北京散发传单,在教会学校和美国神父辩论,宣传革命信念,后来又担任江西省妇联副主席,她的刚强和聪慧让肖云儒一生获益匪浅。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外祖父的书房里嬉戏、认字,那满架满桌的文化和经济类、日文和中文的书籍,让肖云儒对书里的风景产生了强烈的憧憬和向往,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发奋读书做学问的种子。
与西安结缘
大学毕业,肖云儒就一直工作在西安,西安已然成了他的故乡,西安的人和事让他对这座古城留恋不已、魂牵梦萦。他趣言与西安的缘分始于一碗羊肉泡馍。那是在上大学期间,他曾到陕西日报实习,当时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吃一碗羊肉泡馍得凭票购买。肖云儒实习所在部门有20多人,但一个月仅有一张票的配额。领导为了照顾他,说服同事延迟一个月领票。肖云儒如同抽到了大奖,跑到餐馆里大快朵颐。那是他第一次吃羊肉泡,多少天没沾过油,突然的美餐让他“饥饿的胃感到一种震颤的喜悦”,一整天都沉浸在美滋滋的感觉中。
参加工作后,肖云儒将自己的目光和精力倾注文坛陕军,看似文弱的他,慧眼独具地首先扛起了“西部文艺”这杆大旗。
2000年,肖云儒以花甲之年出版了五卷文集“对视”书系,《对视文化西部》、《对视20年文艺》、《对视269》(上、下)、《对视风景》,共计230万字,几乎囊括了他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对文学、文艺、文化的精辟思考,是20年来文学、文艺、文化过渡时期的见证。这些像西安城墙砖块厚重的五大卷文集齐刷刷摞起来,足有20厘米高,肖云儒的精神深深感动、震撼了陕西的文化界。9年之后,肖云儒的第二套书系“雩山”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雩山”书系共150余万字,由《青灯说辞》、《微雨行过》、《握住从容》、《无酒对酌》四卷组成,辑录了肖云儒10年来的文化论文、人文谈话、文艺评论、散文随笔。许多文章在初次发表时,即以对当下各种文化问题的宏阔而新颖的思考引发过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网络传播。作者与易中天、于丹、雷达、朱大可、朱学勤、魏明伦、杨锦麟等知名文化人的人文对话录,更是该书一大亮点。
此生走不出书斋
对于声名,贾平凹曾为肖云儒抱屈、鸣不平:“他应该归于国内理论批评的一流,但他的声名并不显赫,西安地域成于他也碍于他,他真的是有些委屈了。因为北京或上海,那里的报刊面对的是全国,西安的报刊只向于一隅,而他的文章又大多发表于西安报刊,国内的文坛多少疏忽了他的存在。”
肖云儒先生是陕西文坛评论界的一棵老树,他不仅研究西部文化,他还极力扶助陕西作家,留下许多广为传颂的佳话。就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后,对陕西文学的发展尽到了责任,他也以著名文学评论家饮誉古城。
近年来,肖云儒在各公众媒体上热情地为西部为陕西作文化推介。他在央视的“精彩中国”、“魅力城市”等大型宣传活动中,在凤凰卫视和各地电视台的《纵横中国》、《开坛》、《黄帝陵大祭祖》、《金庸华山论剑》和《城市名片》等栏目中,乐此不疲地解读西部文化,宣传西部,并先后为西部的十几个城市做文化代言人,被公认为西部的文化大使和形象代表。
在他的“不散斋”里,他深情地回忆着自己走过的学问路,同时也解读着自己:“我曾说自己是北方面食中的臊子,一勺一勺舀到别人碗里,却很难有自己的一碗面,其实我很想自己做一道大菜,哪怕是一道小吃。”长期以来,肖云儒一直以评论家的面目示人,而他的灵性则有意无意地被自己的理性压制了。他想多写些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望,他颇为感喟地说,自己是一头牛,牛头、牛骨、牛肉都已经无怨无悔地献给人世,所剩无几了,接下来,真的想给自己熬一道牛尾汤,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品尝、回味。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肖云儒这位扎根陕西的南方汉子,在中国西部文学、西部文化的研究中,凝聚着他一生的忧患、感伤、苦乐、奋争和憧憬。虽年过古稀,依然沉实稳健地沿着西部文艺的路走下去。正如一首《信天游》里这样唱道:一把把黄土一把把汗,红花绿叶都是用心换。朝肖云儒如期而来的,必定是秋天的丰腴和芳香。
1
2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