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86岁老人守护烈士墓64年:我守的是烈士魂(图)

2012年03月05日 09:08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安奇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我就是普通人,你不要夸大我”

从2011年冬天起,王文彬很少去烈士墓,有人偷偷告诉记者,他是动脉曲张,连趾甲都黑了一块,走不了路。

问到脚伤时,他说:“就是冻了一下,下地没劲儿。”

再问是不是动脉曲张,怎么没去看病。他说:“你能不能别写我的脚,我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国家”这个词从他嘴里说出来,很自然,也好听。

在采访中,老人一遍遍地强调:“我不是天天去守着墓,那不现实,我只是有时间的时候去。我就是个普通人,你能不能不要夸大我。”

谈到去年的开心事,老人挪下炕,用手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这是夏凤翔的弟弟和侄子,他们11月来迁墓了,现在那墓地还有21个坟。”

到现在,王文彬依然在等着21个烈士的家属,他总觉得那张被首长带走的烈士名单,一定在某个地方藏着。儿子王春祥说:“我父亲要是等不到,我就替他等着,守着。”

临走,记者把写有四位烈士名字的纸条落在了老人炕边的日历旁。晚上老人特意打来电话,大声说:“你别把烈士名字写错了,不然家人找不到。是夏凤翔、冯跃先、王玉琴和朱兴山啊!”

记者还记得,当时翻日历看到:清明节这一天,已被重重地圈了起来,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两个字:扫墓。

徐学俭

(汪上村村民)

“我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还听过老爷子讲过这段历史呢!但一开始哪个不觉得他傻?到现在哪个不敬佩他?虽说是走到烈士墓平平常常地看一眼,但这么多年的坚持也不简单。要是让我坚持,我做不到。”

记者手记

出差三天,三次采访,在王文彬老人家里的我最放松。老人的平和和真诚打动了我,只要提到“那么多年”这几个字,他就会立刻纠正你:“我没有每天都去,也没有那么多年,只是有空就去。”一想到他一瘸一拐走往墓地的背影,心就跟着揪了起来。

王文彬:“战士也有家人,人家来到汪上,为了国家,为了汪上牺牲了自己。我心里老有这么个扣儿,他们的家人会来找的。我要是不死,我就记着他们,守着他们。”(张安奇)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王文彬 左腿支撑 烈士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