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86岁老人守护烈士墓64年:我守的是烈士魂(图)

2012年03月05日 09:08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安奇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战士们都二三十岁,破旧的衣服上血迹斑斑,有的烈士脸脏得都看不出原来模样。其中,有一个穿大衣的士兵让王文彬印象深刻,“我们四个人抬着他的手脚却发现抬不动,再一拽才发现他的手已经断了,最后只能拽着大衣把人放在土坑里”。王文彬一边填土一边流泪,23位牺牲战士的遗体都是经他手掩埋的,墓碑也是用木牌代替的。王文彬说:“从那时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得看好他们。他们葬在了汪上,就是汪上的人。”

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天两夜,王文彬的心也悬了两天两夜,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任务是万一战争失败,由他带领部队往北撤。直到村里人叫他去看部队接收的国民党“铁甲车”,他才知道战争胜利了。

那天,他跑到烈士墓前默默地站了很久。

“只要我守着,肯定还有人来找”

由于当时王文彬和村民只负责掩埋,战士的名字他们并不知道,不怎么识字的王文彬也只记住了四个战士的木牌:连长夏凤翔,排长冯跃先,战士王玉琴、朱兴山。

1949年,汪上村遭了水灾,王文彬跑到烈士墓地一看,傻了眼,水早已漫过了低洼处,只有坡上的四位烈士的木牌还在,其余19个已经浸在水里了。王文彬最先想到的是木牌上的字都是用墨写的,水一泡肯定就没了。来不及多想,王文彬带着人跳到齐腰深的水里,顶着风雨把坟都迁了出来。望着19座没了木牌的坟,王文彬陷入深深自责。

先得给烈士们立个结实的碑,这是王文彬迈出的第一步,他和村里的几个人跑了好几趟。“我就跟领导申请呗,烈士们睡在咱这儿,怎么也得有个碑啊!”工夫没有白费,政府相关部门也很支持建碑纪念烈士,碑建起来了,但王文彬的心病还没有根除:“没了名字,让烈士的家里人咋找?”

不久后村长的一次到访让他又有了希望。原来是朱兴山的家人找到了村长,要求迁墓。一开始他们并不相信王文彬愣乎乎的话,“你怎么知道这坟就是朱兴山的?你会不会记错了?”王文彬一口气讲出了战争的始末……

看着朱家人迁走了坟,王文彬突然有了希望:“看来烈士的名单没有丢,不然他们怎么会找回来?只要我守着,肯定还有人回来找。”

 

王文彬的重孙子正认真地擦墓碑

“每讲一次,都觉得高兴”

从那以后,王文彬不仅守着烈士墓,还开始跟村民和孩子讲当年战争的故事。他说:“如果以后我不在了,只要村里的人知道这儿睡着烈士,再有人来就肯定能找到。”

王文彬的儿子王春祥,从懂事起就每年清明节跟着父亲去墓地,在他的记忆中,烈士墓前的父亲总是默默的,看不到表情,只听到叹息。

王文彬的执着感动了村里人,从1949年到今天,村委会成员换了10届,小学校长换了7任,但每年清明节老师都会组织小学生来这里扫墓。这时候,王文彬都会大声给孩子们宣讲,“每讲一次,都觉得高兴”。

不仅孩子如此,村里人也都对那段历史很熟悉。王文彬的老邻居徐学俭今年64岁,他说:“我从七八岁就听老人讲那段历史,村里60岁以下的人都是听着他讲的故事长大的。”

如今,王文彬的重孙子已经四岁了,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有时,太爷爷一下炕,小家伙就会摸起墙边的笤帚,抻出小手绢,蹦蹦跳跳地往外走,“孩子也知道他太爷爷要去墓地了”。孩子的小手拉着老人粗糙的大手,跳着往前走,大声叫着:“快!快!”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王文彬 左腿支撑 烈士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