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齐白石的北漂足迹:法源寺结缘陈师曾(图)
跨车胡同13号齐白石故居
即便是画家故居近旁二三百米的写字楼中,依然有不少白领从未闻听齐白石故居的大名。这不奇怪,故居虽然挂牌北京市市级文物单位,却还是归住户私人所有,并不对游人开放。反倒是街边报刊亭的售报人说起这座名人故居来,很是熟悉,很干练地为人指路。
在古都灰色调的冬日里,寻见一片翠绿的竹林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行走者发现白石画屋的喜悦。竹林掩映中的跨车胡同13号院犹如一座孤岛,周边是比它的身量高几倍、几十倍的高层建筑。院门所向,是中国建设银行小楼;院子后身,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厦。
真要感谢在闹市中心保存了这幢胡同古老民居的建议者和决策人,他们为人文北京保存了一处人文亮点。当橙色的夕阳照亮这座四合院灰瓦顶的枯草时,一股怜惜旧物与故人的默默温情涌动怀间。
白石老人热爱他自己花钱购置的这处宅院,至死都不忍离开。他刚一入住,就接到画家、校长林风眠的邀请,到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教授中外学生国画课程。当这所艺术专科学校升格为艺术学院时,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便升迁为大学教授。
人们只是歆慕齐白石所绘花鸟鱼虫,
却多少忽略他对国事的敏感与忧戚。当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沈阳被日本侵略者攻占,远在北平的画家悲愤交集。他于重阳节与湘潭故乡发小、诗画之友一同登高,写下一首具有唐诗遗韵的沉郁的现代“边塞诗”——《九日与黎松安登高于宣武门城上》:
“百尺城门卖断砖,西河垂柳绕荒烟。
莫愁天倒无撑著,犹峙西山在眼前。
东望炊烟疑战云,西南黯淡欲黄昏。
愁人城上余衰草,犹有虫声唧唧闻。”
诗中,“犹峙西山在眼前”是在讽刺当时政府幻想依赖西方国联调查团的力量,来抑制日本军队的侵略。“我知道这是与虎谋皮,怎么靠得住呢?”
早几年,曾有人劝他去日本淘金:
“你的画名,已是传到国外。日本是你发祥之地,离我们中国又近,你何不去游历一趟。顺便卖画刻印,保管名利双收,满载而归。”
但老画家回答得好:
“我定居北京,快过九个年头啦!近年在国内卖画所得,足够我过活,不比初到北京时的门可罗雀了。我现在饿了,有米可吃;冷了,有煤可烧。人生贵知足,糊上嘴,就得了。何必要那么多钱,反而自受其累呢!”
齐白石不愿意去日本发财,但日本人却要来中国掠夺。
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沦陷,73岁的爱国老人齐白石便毅然辞去北平艺术学院和京华美术专门学校两处教师课程,闭门家居。并在大门上贴出纸条:“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这“心病”显然是国耻、沦陷之耻。但敌伪头子、日本军官还是常常来骚扰,不仅求画求字,更求画家出仕。为避免这些麻烦,白石老人干脆贴张告白:
“中外官长,要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之,恕不接见。”
抗日战争期间,喜欢画画吟诗的白石老人,很少在谁的画作上题诗。偶尔为之,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激愤之作,如《题胡冷庵山水卷》之句:
“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
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好山川。”
北京的冬季寒冷,南方出生的齐白石拒绝日本人管理的艺术院校的配给煤。凡是与日本侵略者沾边的事,他都一概说“不”。日本人曾威胁老画家,让他去日本定居,齐白石断然拒绝:“老夫哪儿也不去,除非你让我头颅搬家。”
日本投降后,一说齐白石曾被国民党特务挟持去南京、上海,许多牛鬼蛇神榨取他不少作品。但齐白石本人说出实情:
“南京方面来人,请我南下一游,是坐飞机去的。我的第四子良迟和夏文珠同行。先到南京,中华全国美术会举行了我的作品展览;后到上海,也举行了一次展览。我带去的二百多张画,全部卖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