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不趋炎附势 拒赴国宴为摆脱江青拉拢
2010年10月22日 11:43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950年,钱钟书、杨绛和女儿钱瑗在清华园。

人的记忆犹如一面古老的铜镜,岁月风雨或许会使镜面蒙上层层绿锈,即使努力擦拭,显现出的历史影像也总是模糊飘曳的,未必就是逝去年华真实场景的再现……我记得,钱钟书先生讲过几次,不要太相信回忆录之类的文字,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我家里,我们总是习惯地称钱先生为“爷爷”,称杨绛先生为“奶奶”,这是我们至今不变的特定称呼。先父施咸荣青年时曾就读清华大学外文系,师从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以后,他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更是时常要向他们夫妇求教。几十年来,我们两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按照我们民族传统,古人云“师徒如父子”,就是这个特定称呼的缘由吧。就连我的两个女儿,也随之称呼他们夫妇为“太爷爷”、“太奶奶”。大约是在1972年,我家刚从干校迁回,父亲还留在干校。一天,我随母亲路过南小街二店买东西,母亲遇见杨绛奶奶,两人高兴地拉手寒暄。杨绛奶奶也才从干校回京,梳着极短的头发,穿着洗得发白的男式旧制服,看打扮也是“五七战士”模样。在店门口,她俩滔滔不绝用上海话聊起天来。我急着回去写功课,悄悄拽妈妈一把,催她回家。杨绛奶奶笑眯眯瞥我一眼,问道:“这是施亮吧?”妈妈忙不迭地回答,是呀,他已经上中学了。她们分手后,妈妈在回家路上兴奋地对我说,你知道吗?这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夫妇都是你爸爸的老师!又说,还记得吗?你小时候,他们夫妇住在干面胡同院子里,我们领了你去拜年,让你叫爷爷奶奶,他们给你压岁钱呢……妈妈这番话,唤起我的模糊记忆,我朦胧间回想起钱钟书爷爷坐在沙发上,宽阔的额头,笑吟吟的脸庞,伸手爱抚着我的脸蛋。

一年后,父亲也从干校返京,又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编辑部。开始,领导让他主编内部发行的《外国文学情况》,他趁势申请了北京图书馆的借书证,可以借阅到馆内进口的西方国家书刊。他经常提着沉甸甸的皮包回家,里面装着一本一本英文书籍。他和钱钟书爷爷杨绛奶奶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了,我经常看到钱钟书爷爷开出的书单,大都是英文书籍,有时一张纸条写得满满的。这些便条有一部分还保存在我家里。

父亲从内心深处崇敬钱钟书爷爷和杨绛奶奶,曾经多次向我说起过,他所熟识的学者们当中,有学问的人也有一些,但是有学问又有品格的人却不多见,尤其是真正做到淡泊宁静、不求名利的学者更是很少。他从好友董衡巽伯伯等人那里听说他们夫妇的轶事,印象最深一事,河南“五七干校”的揪“五一六”运动中,有一次开会整郑土生先生,逼迫他交出所谓名单。郑土生先生坚不攀扯他人。散会后,许多人在场,杨绛奶奶径直走到郑土生先生面前说,家里有什么事需要托付吗?可以跟我说!人们那时身处于充满了政治艰险的时代氛围里,谁都怕惹火烧身,能有如此侠肝义胆的人,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实在太罕见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韩宵宵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