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东方娃娃”
刘索拉乘上飞往英国的班机,在那里她接触到更多的世界音乐家,亲眼见证了Pink Floyd的摇滚盛典。
刘索拉开始和一些当地的摇滚音乐家合作,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张特色鲜明的东方面孔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悬在索拉的脑袋上,让她进退两难。不久,刘索拉结识了英国方面的代理人,他对刘索拉非常感兴趣,他告诉索拉,靠这张脸他就能把她培养成一个东方的明星,“他们说:在英国你太容易变成一个东方娃娃了。但是后来,我已经感觉到东方娃娃的威胁了,我很反感,所以我就逃了出来。”于是,刘索拉又义无反顾地搭乘飞机直奔美国。
1987年,刘索拉花了一整年几乎听遍了所有的美国音乐,一个很偶然的际遇下听了场朱尼·威尼斯的演唱会,让她在不经意间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乐感。
“我要学的不是蓝调,而是蓝调的精神。”刘索拉告诉笔者,朱尼的表演让她一下子跪倒在了蓝调面前,刘索拉又义无反顾地随着密西西比河的水流闯入蓝调的故乡——美国孟菲斯,迷醉于蓝调和爵士乐的曼妙音节,她自出生以后又一次学会了呼吸——她曾经已经僵硬的音乐感觉,逐渐开始在体内复苏。
在孟菲斯,刘索拉也会和那些当地的音乐家设台打擂,她从不惧怕挑战,还时常去“挑衅”其他艺术家,“他们不在乎你长得什么样,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他们都是和你比智商,对方发出个很牛的声音,你怎么反应?你脑子反应不过来,顶不住就败下阵来。”刘索拉总保持着清醒的神志,因而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
辛勤付出终究有了回报。1994年,刘索拉与美国制作人Bill Laswell合作制作的唱片《蓝调在东方》终于走上了美国音乐的巅峰,历经数周高居美国世界音乐排行榜前10名。
回国,走向另一种自由
1990年8月9日,父亲刘景范离开了人世,可是刘索拉却没来得及赶回北京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后来母亲告诉刘索拉,在大殓那天,陕甘宁老红军自发地成群结队赴京参加葬礼,为曾经的老领导送行,场面实在感人肺腑。
一年后,母亲再也支撑不住日渐疲弱的身躯,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历史真相的遗憾断然搁笔。在她卧床14年间,她在孩子们和亲友面前,始终保持着她素有的幽默、乐观和豁达。对于自己最疼爱却只身远走他乡的小女索拉,母亲有着难以言表的眷恋。父亲去世时,刘索拉不在身边成了她永久的愧疚,所以她决定一定要好好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时光。“骨子里的我其实有很中国的一面。”刘索拉说道,因为母亲,她又毅然选择了回归祖国。
母爱之外,刘索拉也寻得了自己在音乐上的新突破。1999年11月20日,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一场由“刘索拉和她的朋友们”表演的节目格外夺人眼球,刘索拉用自己的人声和琵琶、电贝司、架子鼓合作,表演的音乐奇异、怪诞又耐人寻味——无词的哼喊,歌剧、中国戏曲的韵味,陕北民歌甚至“跳大神”的选段。舞台上的乐器在疯狂与悠扬的临界线上徘徊,云集的鼓点仿佛一个雄壮的男子的呐喊,刘索拉的声线仿佛腾云驾雾般游走在整个剧场的上空。
上世纪90年代,她一路尝试着先锋的音乐作品。10年之后刘索拉回归了,却依旧先锋地住在那个闻名遐迩的798艺术工厂。朋友们都说,刘索拉还是一点没变,只有她的音乐发生了变化,她带着新的“刘索拉和她的朋友们”团队,只是名字没变。他们行走于山川河水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最美妙的声音。
(摘自2009年第24期《新民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