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规制寒酸 墓中无棺椁尸骨(图)

2013年04月18日 08:46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顾明君

新发现的隋炀帝陵

鎏金铜铺首

出土的墓志

老隋炀帝陵

4月14日,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那座为隋炀帝陵。下一步,考古人员将着手发掘位于“新隋炀帝陵”东侧的墓,专家推测,该墓主人可能为萧皇后,并对此墓寄予厚望,希望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可以提供更多历史信息。

现场

规模不及当时富人 出土文物量少质高

此次新发现的隋炀帝墓位于邗江区的一处房地产项目工地中,去年年底时,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少许古代碎砖,今年春节后,工地平整了土地,考古人员随即进驻,通过勘探发现了两座砖室古墓。

发掘之初工作人员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座帝王陵,仅从墓室规模判断,墓主人连当时的富人都算不上,已发掘的西侧墓葬有墓室、耳室和甬道,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规模。但发掘过程中出土的一块墓志却让考古工作人员感到震惊,墓志上清楚刻有“隋故炀帝墓志”字样,记载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等字样,皆与史实相符。此外,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制衔环铺首、金镶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规格极高。4件铜铺首体积巨大,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十分威严,应该是用在棺椁上的,金镶玉腰带也不是普通官员可以享用的,足以证明墓主人的显赫身份。但是考古人员未在新墓发现棺椁尸骨。

背景

扬州两座陕西一座 谁是“真身”有待考证

此次新发现的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而“老隋炀帝陵”则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两座陵墓间相距五六公里。隋炀帝陵风景区1999年对游客开放,目前是国家2A级风景区。

新墓出土的墓志是认定该墓为隋炀帝陵墓的有力证据,但“老隋炀帝陵”表示,他们也有证据表明自己是隋炀帝陵。“这座陵墓最初是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考证的,并在此立了一座碑,考证的依据是史书上标注的位置,以及对周边村民的走访。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一批专家来这里考证过,也是依据事实记载,并对周边村民进行了走访,最终认定这里是隋炀帝陵,并将这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隋炀帝陵负责人龚艳说。

“老隋炀帝陵”从未进行过发掘,外观形似一个大山包,除了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供考古者为其“验明正身”,但是,老陵外的一处祭台遗址表明了这座陵墓主人的尊贵地位。“祭台为长方形,高三米左右,长几十米,位于陵墓的中轴线上,专家通过对祭台砖块的风格进行考证,判断祭台建于唐初。除了祭台,还有神道,这些都是一般人不可能有的墓葬规格,应该是皇帝才有的规格。”龚艳说。

除了目前扬州境内的这两座隋炀帝陵外,陕西境内也有一座隋炀帝陵。该陵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曾树有清乾隆陕西巡抚华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陕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22年命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杨坚的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这三座隋炀帝陵是否都是真的,之间关系如何,仍有待专家考证,而如果“新隋炀帝陵”发掘后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是否可以通过对“老隋炀帝陵”进行发掘进一步探究?“这个应该是不太可能的,新陵是抢救性发掘,老陵保护状态比较好,不太可能批准发掘。”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说。

质疑

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

疑问一:身为帝王为何陵墓如此寒酸?

主要与死因有关

束家平所长认为,这主要与隋炀帝的死因有关。据史料记载,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杨广。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死亡,不太可能为他建造大规模陵墓。

也有专家表示,这座隋炀帝陵墓可能是继承了六朝时期皇帝陵墓的规制。六朝时期的皇帝墓葬并不像汉唐时期那样气势恢宏,南朝齐景帝在位时是齐国最强盛的时期,所修的安陵规模也仅为长9.4米、宽4.9米;齐明帝兴安陵,长8.94米、宽5.3米。陕西潼关一座隋代墓葬内,壁画画有18支戟,为太子的规格,被认为可能是隋炀帝兄长杨勇的墓,长仅为5.72米、宽为5.94米。专家由此推测,隋炀帝陵只要达到宽5米、进深8米的规格,就算“达标”。

疑问二:陵墓中为何没有棺椁尸骨?

迁葬腐烂都有可能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死后先后迁葬两次,他死后最先由萧皇后为其收殓,葬于江都(今扬州)宫流珠堂,十几天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为其发丧,迁葬吴公台,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迁到雷塘,也就是现在“老隋炀帝陵”的所在地。“唐初的史实中记载得非常清楚,李渊曾下令将隋炀帝连棺椁一起从吴公台迁出,迁入雷塘。隋炀帝去世后二十多年萧皇后才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将他们合葬,也是葬在雷塘。”龚艳说。

这段史实或许可以解释新发现的隋炀帝墓的一个疑问,即为何墓中没有棺椁尸骨,陪葬品也寥寥无几。“古人在其他的迁葬记载中也有过记述,即迁出的墓葬最好不空置,为此他们会留下一些死者的遗物或者陪葬品,我推测这也正是为何新发现的墓葬中陪葬品数量很少的原因。这些东西确实规格很高,但用在皇帝身上倒也平常,留下几件也就没什么稀奇了。”龚艳说。

但对于新墓中为何没有棺椁尸骨,束家平持有不同的观点。“隋炀帝被部下缢死后由萧皇后将他收敛,棺材都是用漆制床板做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潮湿,加速木材腐烂。有些帝王陵墓开启后还能看到较为完整的棺椁,是因为这些帝王的棺材使用的是金丝楠木那样的名贵木材,可以千年不腐,隋炀帝的这具棺材肯定保存不了这么久。至于遗骨也没有了,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些差不多同时期的墓葬,尸骨腐烂得基本也不存在了。”此外,束家平还做出了该墓或许被盗过的猜测,因而陪葬品寥寥无几。

疑问三:皇帝陵应用金匮玉册用墓志很反常?

风化程度看不可能造假

“新隋炀帝陵”发现结果被公布后,外界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隋唐史研究专家李文才教授认为,按照古代墓葬制度,墓志铭只适用于一般人,而皇帝陵应该使用金匮玉册,用于记录皇帝政绩。帝陵中出现墓志,是很反常的。

微博名人@马伯庸则指出,隋炀帝在被杀之前,李渊就已尊杨广之孙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并改元义宁。杨广死后,谥号为“炀”,当时已不用“大业”年号,换言之,“隋炀帝”和“大业”年号不应该同时出现于墓志。难道墓是假的?

对于质疑,南京学者薛冰表示,墓志不可能造假,从风化程度来看,应该年代很久远了。而且墓志不可能造假的,不值钱。而一位考古学者说,墓志上为什么这么用,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对外公布的只是墓志的一部分而已,可能墓志的后面,会对这些做一个解释。新报记者 顾明君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隋炀帝 棺椁 墓志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