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三峡是古人类文明发源地 建始人确立东方人种起源

2012年08月17日 15:48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世龙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人类可能出自这个山洞

盐巴奠定的人类进化

按残缺的进化论学说,猿是从猴子变来的,而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类的猴子和猿,怎么独独就“大三峡”这一区域的猴子(猿)进化得那么快而成了人呢?这个地域的自然有什么特殊性吗?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大三峡地区作了长期探访。华中科技大学九十高龄的张良皋教授一语点破了谜题:猴子(猿)之所以变人,大脑的发育进化是主因,但为什么那么多猴子(猿)都变不成人,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个进化变人的先决条件—盐。

据张良皋介绍说,人的大脑发育和进化,需要54种微量元素,但其中14种只有从盐分里才能获得,综观世界上猴子(猿)变人的不多区域,都有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大三峡地区的清江峡谷和长江三峡,是中国最早的井盐的发现和开凿地。渝东鄂西的二带峡江有三个富含盐层的背斜,据近年国土资源部的调查,这二带地区有岩盐储量达300亿吨以上。因为山系隆起产生断裂,含盐层(岩盐)被抬升到了山顶山腰,雨水和地下水的浸洗,使这些含盐层溶化,并顺岩隙流出地表,形成自流盐泉。

大三峡的猴子(猿)因得地利,早早饮了盐泉,就慢慢由猿人和直立智人向人类进化,所以在这个区域才产生了“建始人”和“巫山人”、“长阳人”。这是人种起源先决条件对地理产生条件的要求所决定。

而远古就生活在清江峡谷一带的巴人,就是中国最早的逐盐而居的部族。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距今5000年左右,巴人立国的禀君族起源于清江峡谷长阳一带(巴人或与更古远的“长阳人”有直接血缘关系),他们逆那时的夷水(清江)而上,到达一个叫盐阳的地方,夺取了由“盐水女神”控制的产盐地域。盐资源在那个食盐短缺的年代,可以充当立国的财政资源。巴人由清江溯源到盐泉胜地利川(古称盐水县),然后沿大溪转进,进入瞿塘峡出口南岸的汇流处,再顺长江而下,来到今鄂渝交界处的巫山一带活动并建都,控制了渝东鄂西一带的所有盐泉。为纪念家乡夷水(清江),巴人建立的首个都城被命名为“夷城”,地点在今天的重庆巫山。

另一支巴人从利川顺郁江下彭水,夺取由距今5000年左右的濮人(苗族的祖先)开发的郁山盐泉和伏牛山盐泉。彭水郁山自夏商时期起至春秋战国年间,都是巴国最重要的产盐区和经济命脉。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巴国在秦以前至少存在了1000-1700年之久,距今远达4000年以上。这是一个超长的以武盐立国的历史事实,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赫赫巴王国!

而巴人立国前在这一区域的活动,肯定得从史前文明的年代算起,目前已知的巴文明大溪文化在7000-8000年以上。《山海经》里记载的“灵山十巫” ,今已被证明是早期的巴人。其后十灵中最强大的“巫咸族”也建立了一个“巫咸国”(中心在今天的巫溪县一带,大宁河是其重要的行盐通道,今天大宁河峡谷绝壁犹见凿出的多线古栈道方孔)。据《山海经·大荒南经》(第十五)记载,早在虞舜时代,大巫山已存在一个名叫“巫臷”的方国(即今巫山、巫溪二县所在地域,秦汉时期皆属古巫县统辖)。舜帝专派他的儿子无淫管辖此地,可见该地远古即因盐而富。

史载多次巴人征楚,走的就是远古长江经大溪南流清江的这条便利水道。楚人为防范巴人顺江而下、倏忽来去的进攻,还在清江下游的长阳建立了扦关。由清江溯源入大溪再进入长江三峡的这条转进水道,也是当年巴人与中原大国行盐贸易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大溪入长江口的瞿塘峡南岸兴旺了一座大溪古镇,这也许是中国第一古老的古镇—近年考古发现,大溪镇一带存在巴文明,早至7000-8000年以上,它被命名为“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峡江流域的一类代表文化。

据有渝东鄂西的盐泉后,巴人开始煮卤为盐,用土舟沿峡江运盐济楚、蜀。巴人被称为“无粮无织”却衣食无愁,他们可以通过盐向邻国换取自己所需的其他物资。“盐巴”一词就是明证—很长一段时间盐被称为“巴盐”,后来称为“盐巴”并一直叫到现在,巴即是盐,盐即是巴,这是当年的巴国、巴人留给中原大国的深刻印象。

巴人在峡江地区的制盐曾经达到怎么样的兴旺程度呢?200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水城和美国学者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上联名署名发表文章,公布他们在三峡库区忠县的中坝遗址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古制盐基地的考古报告。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盐场,考古发掘出制盐的文化堆积层厚达五六米,出土的圜底盐罐数以亿计。该遗址延续时间长,从新石器晚期直到近现代,绵延四千余年,这当然是逐渔盐之利而居的巴文明遗存。

据不完全统计,渝东各盐场共有不同类型、不同口径、不同深度、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古盐井400余口。其中云阳县195口,忠县96口,开县20口,奉节县5口,彭水县13口,万县(今万州区)明时有井72口,巫溪1口,城口16口。今天从重庆沿长江而下,在这条飘带似的峡江热土上,人们还能看到当年巴人的著名盐井遗存:忠县的涂井,开县的玉泉井,云阳县的白兔井,直到巫溪县的白鹿井……这还不包括更古老的鄂西古盐阳(可能在建始)古盐水县(今利川)的古盐井。

现在已废弃的这口古盐井,引导人们走进了这条由“井盐文明”铺就的文化长廊。巴人与华夏的井盐文明有着不解的渊源,盐曾经是猴子(猿)变人的进化关键催化剂,也成为后世巴文明的魂。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三峡 古人类 大巫山 巴人 建始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