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莫高窟将改造桥梁防洪水 数字敦煌建设需2.6亿

4日开始甘肃酒泉地区持续降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由于敦煌莫高窟景区道路被冲毁,莫高窟景区被迫关闭。在4月6日下午,关闭了两天的莫高窟恢复对外开放。7日早晨莫高窟正常接待游客,售票时间也恢复正常,但窟区仍然停电,电力部门正在加紧对已经冲毁的电力设施进行抢修,争取恢复窟区供电。中新社发张晓亮摄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刘欢)“6月份的那场大雨,虽然损失很严重,但所幸莫高窟的文物本体一点损毁都没有,只是冲坏了道路和桥梁”,樊锦诗告诉记者。日前,记者就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数字敦煌”的进展等问题,采访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起敦煌石窟,这位74岁的老人滔滔不绝,“敦煌的年降水量不算大,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将改造莫高窟前的桥梁,加固河道,以预防特大洪水。”

多头并进应对自然灾害

“6月份的那场大雨,莫高窟文物本体一点损坏都没有”,樊锦诗两次对记者强调,“洪水冲毁的只是莫高窟前桥梁的栏杆和两处洞窟前的防洪堤栏杆”。风沙、岩体裂缝、地震、水灾,是敦煌石窟面临的几大自然灾害,“最讨厌的就是水”,樊锦诗说。

地处沙漠边缘的敦煌莫高窟,千百年来遭受着风沙的侵蚀和危害。2011年底,莫高窟风沙防护工程完工。这个工程,形成了防沙障阻沙、沙生植物林带挡沙、草方格固沙和砾石压沙的综合防沙、治沙体系。“用综合措施挡沙、固沙、压沙,能减少70%的风沙,同时备有监测系统,可监测风的方向、大小等”,樊锦诗说,“对于崖体裂缝、地震等问题,均有相应的预测系统。”

在樊锦诗看来,自然灾害中最讨厌的就是水。一方面是大气降水通过山体裂缝渗入洞窟,造成壁画、塑像的破坏。为此,科研人员一直在对崖体进行加固和防渗水整治,找到渗水的位置和方式,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是防洪硬件软件设施不完善,有可能导致洪水进入洞窟。“今年我们计划请水利专家,改造桥梁,加固河道,以防止特大洪水。”

“数字敦煌”依然缺钱

今年两会期间,樊锦诗曾对媒体说过,“数字敦煌还是没有完成,钱还得继续‘要’”。2.6亿元的项目,国家拨款1.8亿,剩下的需要自筹。现在筹款情况如何?樊锦诗表示,资金一直在缺,我还是在不断地向国家要钱。

谈到社会上的自发捐助,樊锦诗感动不已。“一个在美国留学的17岁孩子,叫程牧,前段时间为我们捐3万元,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捐出来了。政协委员叶顺兴,动员香港新界社团联会再培训中心捐赠了100万。”樊锦诗特别提到饶宗颐先生,“在他的呼吁下,‘香港敦煌之友’2010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注册成立,旨在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筹募经费。”据悉,“敦煌之友”2011年间为敦煌捐赠209元,“饶宗颐学术馆之友”捐赠131万元。

数字敦煌的进展如何?具体数字樊锦诗并没有去计算,“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我们的要求是,更加准确,清晰度更高。” 樊锦诗笑着对记者说:“数字敦煌预计明年年底完成,到时候我就不到处要钱了。”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樊锦诗 洞窟 敦煌研究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