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旧居列入南京文保单位 当年曾主动交公
竺可桢旧居外景
上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众多党政军要员,在南京颐和路一带修建宅第公馆,如今该片区被列为民国公馆区予以保护。在颐和路西侧的珞珈路48号大院内,一座灰色的砖木结构2层小楼里住了不少市民,这与其它公馆常年大门紧闭有所不同。这座小楼最早的主人,正是被誉为中国“气象学之父”的竺可桢。竺可桢上世纪30年代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时,建起了这座别墅。1962年竺可桢加入中国共产党,认为私人住房应该归国家所有,便将这座房子交给了南京市政府。今年,竺可桢旧居列入南京市第四批文保单位。
两层小楼的外观显得很朴素
昨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在鼓楼区颐和路西侧,一条名为珞珈路的小巷子里,找到了这座2层小楼。这一带都是高墙大院的别墅,风格也是全不相同。珞珈路48号大院内的这座小楼,外墙还保留着砖块原本的灰色,同周围其它公馆相比,要朴素很多。若不是门口的墙壁上镶嵌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记者也不能肯定,身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先生,当年就住在这样一座毫无装饰的楼房中。
这是一座西式风格的砖木结构楼房,灰色的墙,红色的窗,蓝色的顶。大门是众多民国公馆惯用的拱形门,二楼主卧室的阳台上,也安装着众多民国公馆惯用的石柱形栏杆。楼内的地面上铺着红色木地板,不少地方已经褪色,踩上去吱吱有声,表明房子已经有不短的历史。
竺可桢住在这时,每天记录气象资料
在竺可桢旧居旁边的一排平房中,记者找到了竺可桢先生大儿子竺津的妻子孙奶奶。孙奶奶虽然已经80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当年的事情也记得颇为清楚。“我和竺津是1955年结婚的,竺家之前的事情,我也是听竺津讲的。这个房子是上世纪30年代建的,具体哪一年,他没给我讲过,只知道当时公公已经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所长。听竺津讲,公公住在这里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在院子里记录当天的温度、湿度、天气等气象状况,从没有断过。随后几年,公公根据全国各个气象台的资料,在这里编印了《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中国气候资料》等好几本书。这也是我国记录年代最久,涉及台站数量最多,质量有保证,内容最完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孙奶奶告诉记者。
竺可桢先生在这处别墅没住几年,1936年,国民政府任命他为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只身来到杭州,从此就再也没在这处别墅住过。“公公去了杭州,婆婆带着几个孩子还住在这里。
只是没想到第二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当时年仅17岁的竺津参了军,公公也带着浙江大学600多师生西迁,婆婆也带着孩子们往西走。1938年,婆婆和小叔子竺衡都患上了痢疾。当时已身在广西桂林的公公,急忙赶回江西泰和,可惜此时竺衡已经去世,婆婆也在几天后去世。”孙奶奶称。
60年代入党,房子上交国家
1949年,国民政府岌岌可危,为了拒绝陪同蒋介石迁往台湾的邀请,竺可桢辞去浙江大学校长的职务。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此便居住在北京。“竺津解放后到南京第三初中,也就是现在的南京14中教书,一直住在学校,这座房子也成了公产。1955年,我和竺津结婚,第二年,竺津的妹妹竺宁考上南京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农业大学。因为都需要房子住,公公便写信给中央,把这座房子又还给了我们。”孙奶奶表示。
因为曾经参加国民党军,1957年,竺津被打成右派,第二年,竺津又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下放到南京浦口的石佛寺农场。“1960年,竺津染上血吸虫病,在这里休养了几个月之后,又被带回农场,第二年元月,竺津就在那里去世了。1962年,公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觉得私人住房应归国家所有,个人住房应统一由国家分配,所以就在当年写信给南京市政府,将这座房子交给了国家。我们虽然还住在这里,但要定期交房租,直到现在还要交。1969年,我也被下放到江宁,只剩下读初中的女儿住在楼房旁边的平房里。1975年,女儿得了精神病,我才从江宁调回来,住在这里照顾女儿。这些平房都是建国后建的,公公的那座楼房,也被房管部门租给了其他的住户。”孙奶奶告诉记者。
虽然女儿患上了精神病,虽然只能住在平房里,但在孙奶奶看来,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从结婚开始,一家人就聚少离多,现在一家人总算住在了一起。如今儿子也早已结婚,这里总算是像个家了。”回忆这大半生的遭遇,孙奶奶也是唏嘘不已。
竺可桢旧居小史
20世纪30年代,竺可桢别墅建成;
1936年,竺可桢调往杭州,离开南京故居;
1962年,竺可桢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别墅上交国家;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