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书展展韩寒作品 政治类中国图书引关注
专家千人,图书万种,300场活动——作为第40届伦敦书展主宾国,中国不仅是展会名副其实的“市场焦点”,而且也成为展会魅力十足的“核心话题”。
人们从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国出版业给予本届书展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中国书”引起各国书商的浓厚兴趣;“中国视角”和“中国概念”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中国话题”成了本届伦敦书展最高亢的旋律。英国《卫报》、《泰晤士报》、《出版商周刊》、《伦敦书评》等8家媒体记者组成的“媒体之旅”代表团此前曾为报道书展专程到中国采访,它们在书展前夕发表的各类报道中,向英国公众详细介绍了“中国担任本届伦敦书展主宾国的原因”及毕飞宇、韩寒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在英国媒体看来,中国成为伦敦书展主宾国的事实充分说明,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舞台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出版业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在版权输出、出版物及数字出版产品出口等方面的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书”开始走向世界,并在快速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书”很有魅力——这是本届伦敦书展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对参加伦敦书展的来自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5万家出版商、销售商和图书代理机构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市场,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中国出版市场是世界图书市场的生力军,同时更是世界出版行业的新机遇。伦敦书展让世人看到,尽管大多数欧美国家出版机构对中国的出版市场及各领域的作家、作品还普遍缺乏了解,但是一些国家的重要出版商、销售商已经在“中国书”中发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它们已经听到了“世界亟待读懂中国”的呼声,看到了“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心意。
“中国书”的魅力在哪里?在以往的国际书展中,文化底蕴永远是中国书籍的核心吸引力,但本次伦敦书展却证实,政经类“中国书”对嗅觉灵敏的各国出版人同样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中国崛起是不可回避的政治话题,包括西方读者在内的世界各国读者都对“中国故事”充满好奇:是什么推动了中国发展?是哪些人谱写了中国传奇?作为全球最大、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哪里,它将把中国人带到何处去?本届伦敦书展主宾国活动中一批“政治特色鲜明”的主题图书对各国书商极具杀伤力。《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道路——中国经济学家的思考和探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注中国——41位驻华官员谈中国共产党》及李瑞环的专著《务实求理》等一批介绍中国政治面貌的书籍备受关注、青睐和热议。
伦敦书展的官方代表在书展开幕前曾对媒体表示,希望中国的主宾国活动“让英国乃至世界看到一个发生巨变的当代中国”。据报道,展会期间,主宾国中国展区的表现相当出色,中方举办的各类活动与一万种参展书籍赢得了展会主办方和参会者的一致赞许。专业人士称中国展区图书种类多、内容新、吸引人,充分展示了别具一格的“中国视角”、“中国概念”,让世界分享到了生机勃勃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智慧”。一些评论家认为,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过于单一。多数报道都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则完全凭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想像力”。正像22岁的伦敦学生克莱尔所说的那样,中国其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着迷并且非常多元化的国家,在众多西方文化元素涌入中国的同时,中国在西方面前也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但西方主流媒体不愿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发掘,而是热衷于寻找和夸大来自中国的负面消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参与伦敦书展这类有助于“增扩国家软实力的公关活动”,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需要更好地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对待中华文明的态度上,西方需要改变自己。崛起的中国在东方屹立。不管西方对她是否继续怀着封闭的心态,她仍然屹立在那里。一百多年来,西方强国总是抱着偏见和傲慢的态度来看待中国发生的一切。甚至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对全球战略稳定、经济繁荣举足轻重的背景下,西方强国还是不愿意放弃从陈腐的意识形态视角来看待“中国问题”。西方的局限性是它的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它们用唯我独尊的文化优越感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某些西方媒体的“专栏作家”一看到“中国大规模地参加西方书展”就很不高兴,就认为这是“中国在从事针对西方的文化渗透”。这些“专栏作家”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现实,不肯去阅读“中国书”,甚至也不愿意从“西方书”中寻找、挖掘和发现中国与整个世界、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曾把北京称作“世界之都”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鸿篇巨制《历史研究》中写道:“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在“中华文明停滞论”尚且甚嚣尘上的20世纪上半叶,汤因比却在探讨“中国文明向现代化转型”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可能具有的特殊意义。人们愿意相信,只要肯坐下来认真读几本“中国书”和“西方书”,那些热衷嘲讽和谩骂中国的西方“专栏作家”们迟早会折服于汤因比大师的预见力。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