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永定河畔古庙成大杂院 石碑被居民当地基引争议(图)

2012年04月16日 09:12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歧丰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出镜人物:张彤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岱王庙已成大杂院,居民在此晾晒被褥。

“北京城依水而建,依水而兴。水指的就是永定河,她是北京的母亲河。”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与永定河打了多年交道,对她充满了感情。张彤表示,永定河多年的变迁,反映着人们对水、对自然认识的过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迹,建议建设“水”文化博物馆,推动这些水利遗产的保护工作。

记者探访

古庙已成杂院

永定河伴随着北京的成长与发展,在漫长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如今这些水利文物散布在蜿蜒干涸的河道周边。近日,记者随同永定河管理处专家一起,探访了几处保存较为完好的遗址。

岱王庙就在卢沟桥西侧,被宛平社区大量民居包围,若不是水利专家引导,找到它真要费一番工夫。北京永定河管理处副总工程师龚秀英和工程师邱崇禄已经不止一次到岱王庙考察。龚秀英告诉记者,永定河曾经“野性难驯”,造成沿岸大量人员财产损失。光绪年间先后在卢沟桥西建减水坝、金刚墙、石墩钢梁木板桥,三项工程的顺利完工后,数十州县不再受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清政府特意在卢沟桥西建起岱王庙以示表彰。

记者看到,岱王庙山门基本保存完好,为两层结构,下面有一道石券门。邱崇禄告诉记者,山门的二层原为戏楼,平面呈T字形布局,这在我国庙宇中并不多见。如今戏楼上的窗户已经破损,一些瓦片已经脱落。

走进岱王庙,看到的就是一个大杂院。原来的大殿基本已经拆除,院子里挤满了自建房。但偶尔还可以见到当年的一段老墙。在岱王庙住了50多年的燕大爷告诉记者,这里住了30多户人家,他刚搬来时大殿还在,里面还供着佛像,后来逐渐被毁坏。

燕大爷家的煤棚里还保存着岱王庙的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庙宇的身世。“大院改造时这块儿石头没人要,我就和儿子把它抬进煤棚留下来。”燕大爷说,他觉得这块石碑有它的历史价值,不该遗弃。当年院子里本有对称的两块石碑,另一块已经被居民埋在地下当地基了。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永定河 石碑 古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