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上"百家争鸣":"不踩蚂蚁"天经地义
2009年08月10日 09:06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印度的思想界非常活跃,出现了各种反婆罗门教的“异端”学说——沙门思潮

当时印度的思想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宗教为表现形式的各种意识形态潮流即沙门思潮。“沙门”(Sramana)是指当时一批新的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过着与婆罗门祭司不同的生活,或隐居于山林之间,进行各种苦行和瑜伽修炼;或创立新的宗教派别,对宇宙和人生的各种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各种沙门思潮都是无神论,一致反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和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以及种姓制。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雅利安人说起。

在入侵印度之前,雅利安氏族部落原来就存在着三个阶层:武士、祭司和牧民,但三者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进入印度之后,到吠陀时代后期(约公元前十世纪-公元前七世纪),随着游牧生活到农业定居生活的转变,原来的三个阶层逐渐演变成了界限分明、等级森严的种姓,祭司变成了最高等级的婆罗门种姓,武士贵族阶层即刹帝利次之,一般平民即从事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变成第三等级即吠舍种姓,而土著居民以及“犯罪”的雅利安人则沦为第四等级即首陀罗种姓,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为前三个种姓服务。不同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各种姓的职业世代不变。婆罗门祭司阶层吟咏着神圣的经文,成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社会地位至高无上。

同时,为了突出“神”的重要性,婆罗门教的祭祀仪式变得越来越繁琐复杂,祭祀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场大的祭祀活动常常要宰杀数百头牲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祭现象,婆罗门和婆罗门教日渐堕落。结果,到了列国时代,就出现了各种反婆罗门教的“异端”学说——沙门思潮。

在风起云涌的沙门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佛教和耆那教。

-佛教不仅排除了婆罗门教的杀牲献祭和繁琐的宗教仪式,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种姓制

针对婆罗门神造万物的说法,佛陀提出缘起说,认为万事万物非神所造,世界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每一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都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不存在什么永恒的大梵或神;将缘起说用以解释社会人生,佛陀提出十二因缘说,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由“因缘”决定,“因缘”即条件和关系,各种事物都以一定的条件(因缘)而彼此互为因果、互相依存且不断变化。

佛陀讲究逻辑和因果关系,不像婆罗门教那样强调神的意志;佛陀认为人生充满苦难,欲脱离苦海,只能依靠自我的修行,从而排除了婆罗门祭司的中介作用;佛教主张每个人,无论什么种姓,只要行“八正道”即正见(正确看法)、正思维(正确的思考)、正语(正确的言论)、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正确的谋生手段)、正精进(正确的修行努力和进步)、正念(正确的记忆和心理)和正定(正确的入静),戒杀生、戒偷盗、戒淫乱、戒妄语、戒酒,便可从人生苦海获得解脱。这不仅排除了婆罗门教的杀牲献祭和繁琐的宗教仪式,而且由四种姓平等发展成众生平等,从根本上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

原始佛教本来属于朴素的无神论,但在神话之邦印度,佛陀涅槃之后也被神化了,而婆罗门教主神因陀罗也变成了佛陀的胁从。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