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气功大师缘何层出不穷?学者:人处高位必有危机感

2013年07月25日 08:55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怀宗

消除迷信不能只靠教育

当现代社会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时,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地下的、低水平的、诈骗式的精神产品。

北京晨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李河:除非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需求有个比较好的、正当合理的提供渠道和方式。我们是一个现代社会,但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配置却远远不够完备,没办法合理地提供给人们更好的精神产品。

北京晨报:更多的理性和科学的教育是否有助于减少“大师”横行的现象呢?

李河:更好的教育当然是有作用的,但不能只依靠教育。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理性的教育并不缺乏,但“大师”们依旧很多,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功能的缺失。一个配置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社会,一定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不仅满足活着时候的精神追求,也能满足慎终追远的需要。所以说,满足精神空间的需求,本身有社会学的功能,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过这种基本的设计。既然社会功能中不给它位置,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地下的、低水平的、诈骗式的精神产品。

大师事件不再是个人问题

如果认真思考,一定会涉及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空间的构建问题,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学术问题。

北京晨报:在传统社会,知识分子阶层往往是和怪力乱神做斗争的主要力量,但是现在似乎很少有知识分子参与这样的讨论?

李河: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社会,往往把“灵异大师”的现象变成舆论领域的话题。今天的社会,教育和科学观念普及的情况下,读书人往往会觉得,第一,那些鬼神灵异之类的现象,是低于讨论水平的,是不值得讨论的。第二,在信仰的领域,读书人也往往容易把它变成个人的问题,或者变成学术的问题,在学术领域讨论。所以对社会当中的类似现象不会有更多的表态。

北京晨报:这种态度是否合适呢?

李河:实际上,如果认真思考,一定会涉及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空间的构建问题,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学术问题。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是,精神需求空前的大,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满族精神空间需求的程度非常低,产品非常低劣,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晨报记者周怀宗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大师 伴生关系 骗子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