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励志书受冷成文化“毒药” 书店当垃圾论斤卖

2013年07月16日 07:56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袁跃兴

◎ 袁跃兴

据7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有一种毒药叫励志书”报道:目前,在图书市场上,一些书店内显眼位置的展台上,大都摆放着近期出版的畅销书,其中励志书占据了半壁江山——《正能量》、《本能》、《洗脑术》、《自控术》、《我就是教你混社会》……这些励志书的醒目的标题,吸引着众多的年轻读者。

的确,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他们追求自我完备、高尚的生活、崇高的道德行为;面对困难,能够自己设计自己,排除困难、赶走怯懦,进而拿出勇气、擦亮眼睛,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追求奋进和发展,希望干一番事业,他们需要有理想目标,并为之奋斗;需要有应付逆境的态度和生命超越的精神,这决定了他们需要励志人物、需要励志精神和励志文化,来深刻影响他们的心灵、生命和行动。

因此,“励志书”,一直是图书出版市场上畅销的图书种类。其文化精神和阅读价值,也应该是点燃生命,给人震撼,唤起勇气和力量,赋予读者决心和行动的动力,也因此,青年学生、年轻白领、职场新人,成为这类励志书的主要的阅读群体。

不过,市场上励志书虽多,哪个出版社都争先恐后地出版,但是“攒”的、粗制滥造的书很多,原创的、高品质的、优秀的很少。据中国新闻网最近一条消息说:杭州一家书店把图书论斤卖,按照书籍种类标价,最便宜的就是励志书,只要11元一斤,内容品质差,以致沦为“垃圾”。

的确,看看目前图书出版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励志书”,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图书市场上的这类“励志书”,类别似乎已无所不包,诸如有心理励志、职场励志、青春励志、灾难励志、财富励志、人物传记励志、成功励志、成长励志、情感励志、女性励志……等等,似乎这类图书只要冠以“励志”二字,就算出版了一本“励志书”,就能进入励志书的范围,就有了阅读市场,就会获得阅读者的阅读认同。

一家图书出版社的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这几年已经不再看好励志书,这因为“书业中有严重的跟风症。哪个概念火了,跟风的人一定会把这个概念玩到死为止。”

尤其是社会上的“庸俗成功学”的盛行泛滥,急功近利追求成功的普遍的社会心理,更助长了这种“励志书”文化的泛滥,而这种“励志书”给人们灌输的是扭曲、片面、狭隘的价值观念,励志文化向着财富化、物质化、功利化、利益化和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新周刊》曾经做过一个文化专题叫“有一种毒药叫成功”,“现在很多励志书和成功学已经走入了一种极端,把成功定义为财富。为了得到财富,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比如为了克服恐惧,鼓励大家在公共场合‘爬行’。这样的励志已经失去本意,变成了一种毒药。”

其实,阅读励志书,我们一方面需要从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文化先贤著作中,以我们当代人的文化视角挖掘、提炼和汲取励志文化的精神、思想和智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古往今来的所有的人类关于励志、励志文化方面的优秀著作,来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励志精神、励志文化,通过励志精神的培养、励志文化的教育,构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体系、道德原则和精神信仰。

因此,励志图书,必须具有这样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它必须达成这样的阅读目的和理想。它应该给予我们的读者行为的影响力和灵魂的向往。它应该告诉我们的读者,励志、励志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的一种背景,这种思想、精神和文化能激扬起我们生命、人格的全面而深刻的发展。它应帮助我们怎样建立起当代个人的励志的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形成励志的精神人格。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励志 毒药 励志图书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