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北大教授孔庆东爆粗口辱骂纳税人 专家:不可容忍

2012年08月14日 08:25
来源:晶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当粗话妨害到“公众不接近污秽语言的权利”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有害的公共行为。而眼下的情形是,骂人无人过问,视频无碍流传,“孔庆东骂人”更像是一个引发扭曲狂欢的导火索,而未能成为引发反思的沉重话题

孔庆东又开骂了。近日,一个由北大教授孔庆东参与的视频节目在网络上被疯狂点击,孔庆东在谈及纳税人问题时,突然破口大骂:“纳税人就有权指挥政府吗?少拿纳税人来说事,我最讨厌别人在我面前说我是纳税人我干啥干啥的……”并大爆粗口辱骂“纳税人”。

孔教授上一次展现其非凡“骂功”是在数月前。彼时内地人在香港地铁进食风波引发广泛讨论,孔庆东随即在某网络电视台的《孔和尚有话说》节目中就此事发表看法,大骂“部分香港人是狗”,又指“用法治维持秩序的地方就证明人没有素质”。与此前相比,孔庆东这次对纳税人的攻击更肆无忌惮,用语也更为粗鄙恶毒。

从骂“港人”到骂“纳税人”,孔庆东一次比一次过分,网民们的反应也一次比一次激烈。眼下的情形是,孔庆东表现得越出格,网民们回骂得就越狠,骂人无人过问,视频无碍流传,因骂人事件而生出的戾气也逐渐渗透到网络甚至现实生活中。此时,“孔庆东骂人”更像是一个引发扭曲狂欢的导火索,而未能成为引发反思的沉重话题。

粗鄙低俗的言语不会因为是出自教授之口便显得深刻深沉,甚至恰恰相反,一个任职中国最高学府的知名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践踏常识、公理、道德、逻辑,对他人发起恶毒的人身攻击,更显得低级、可疑。孔庆东曾因《47楼207》一书扬名天下,也一度是不少人心中的“北大醉侠”,如今由“醉侠”到“骂客”,这种巨大的转变也令人困惑。

困惑归困惑,当“醉侠”还是做“骂客”,说到底是孔庆东自己的选择。现在的问题是,孔庆东骂人究竟能不能被容忍?我们常常讲,要尊重公民的表达自由,但赤裸裸的攻击谩骂是否可以在“自由表达”的遮掩下畅行无阻?我们也常常说,一个社会要允许异质思维的存在,但击穿社会道德底线的言论是否可获得公开传播的正当性?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引入美国的相关社会理念作为参照。美国虽有宪法第一修正案对公民言论自由予以强力保护,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场合可以说任何话,对于一些“低俗”言论,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会进行督导和干预,传播低俗言论的媒体也会受到联邦传媒委员会的制裁。这里的低俗言论,主要是指一种与言语表达有关的公共行为,其关键词是“言语”和“公共”,规制低俗言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不接近污秽语言的权利。

一个可以参考的事例是,去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白人女生在图书馆看书,因为有中国学生对着手机大声说话,令其不胜其烦。事后,这位白人女生制作了一段名为“在图书馆里的亚洲人”的视频,对亚洲学生进行嘲讽,并放到了Youtube上。就这么一件事,在美国社会激起轩然大波,这位上传视频的女生招致美国舆论的强烈批评,最终撤下视频、公开道歉,并不得不退学。

当粗话对他人造成伤害,妨害到“公众不接近污秽语言的权利”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有害公共行为。孔庆东作为知名教授,其粗鄙言论更不可被容忍。但遗憾的是,对于孔庆东以及相关媒体的行为,却一直无人制止,以至于让卖丑、审丑之风愈演愈烈,相关媒体和网站借此大赚眼球。

在美国,公民可以骂总统,但不可发表“低俗”言论。在我国一些地方,可以因为一则批评官员的网帖而大搞跨省追捕,但孔庆东借助公共传播平台大爆粗口却无人问津。如此扭曲的现象,显然不利于一个正派社会的形成。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孔庆东 北大 教授 纳税人 Youtube 骂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