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批大学教育实用化 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书
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个嘱附,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
这篇致辞以《教育的意义》为题于8月5日在《东方早报》刊载,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大学生的价值与追求等议题的讨论。
与之同时,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的新书《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也在毕业季面世。
在这本明显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文集中,陈平原从“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角度切入,以平和而明晰的语言,与读者讲述读书的心得与喜悦,探讨大学教育的意义与得失,语气谆谆,心意切切。
与王安忆一样,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警惕与远离主流价值观,养成独立的趣味和广博的审美。有感于当今大学教育的急功近利,陈平原重提,大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善交流、注重精神生活的读书人。”
【人物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等影响甚巨的学术专著。与此同时,关注学术的流变与大学教育的成败,著有《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与《大学何为》等。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为自己而读书
新京报:如今我们到了一个书籍很多的时代,像你书中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多”。在这样一个时代,其实读书的方法更重要了。
陈平原: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层次的经典。有两千年的经典,有两百年的经典,有五十年的经典;在我心目中,能够在读书人的书架上长期站立的,就算是经典。换句话说,经典的定义及含金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以及是否值得你我认真品鉴,是有时代性的。
但不管怎么说,“好读书”与“读好书”,二者应该有一个结合。这就带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林语堂说过,他喜欢读极上流的书和极下流的书。“极上流的书”好说,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极下流的书”为什么也值得阅读?不说超前的著作被打压,即便沙里淘金,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比整天背诵、引述名人警句更值得夸耀。
在噪音铺天盖地的当代社会,建立并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是很难的。相信你自己的立场、视野及趣味,不受周围各种声音的诱惑,用胡适的话说,即除了传统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外,还得添上一句“时髦不能动”。周围的人都说好,都说“非读不可”,都说不读就OUT了,你还能坚守自己的趣味,这就很不简单。
作为中国人,除了《论语》、《诗经》等几十种经典著作,你确实非读不可,不读说不过去;其他的书,其实都是两可的。只是请记得一点,阅读可以消闲,但“消闲”不一定是“阅读”。越是时尚的东西,越容易过时。假如这个时尚碰巧是你个人的趣味,那我不反对;如果不是的话,需要保持一种警觉。读自己喜欢的书,为自己而读书,这就是我的基本立场。
找到你信任的读书人
新京报:要怎样建立自己的趣味和标准?
陈平原:在我的新书《读书的“风景”》中,有一篇《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提及如何重建人文学的自信,选择怎样的读书策略,以及“尚友古人”的好处。其中谈到金克木的经历,他在北大图书馆当馆员,认准几个著名教授,人家来借书,他抄书单;人家还书,他就跟着读。读得懂读,读不懂也读。
几年下来,金先生也成为一个眼界颇高的“学者”了。还有就是林语堂的故事。林语堂的中国文化底子原本很薄,经周作人指点,迷上了晚明文人袁宏道,并以此为基点,左冲右突,上挂下联,很快理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读书线索。日后撰《四十自叙诗》,有这么两句:“近来识得袁中郎,喜从中来乱狂呼。”
不管是追随五百年前的古人,还是结交现实生活中的师友,找到你信任的读书人,跟他/她们一起阅读、思考,就可以事半功倍。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交朋友、谈读书,会决定你的视野和趣味。
新京报:对一个普通读者来说,什么样的书是他最应该读的?
陈平原:这很难说。阅读最最基本的经典著作,这上面已经说了。别的,那就取决于你的阅读目标,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公民立场,还是完善自家的审美趣味;是祈求良好的生活态度,还是促成专深的研究方向,这都影响你的阅读策略。
所以,很难说哪一本书是一定、一定要读的。另外,时代变化了,知识在更新,阅读视野也在转移,上一代人觉得必读不可的,下一代人不见得这么认为。除非是在大学讲专题课,否则,我不敢、也不愿意给人开书单。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