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侯孝贤评台湾新导演:我唯一担心他们的画面电视化

2012年07月25日 05:26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侯孝贤语录】

《儿子的大玩偶》主创,侯孝贤(左二)与吴念真(左四)、小野(左五)等人在一起。

《儿子的大玩偶》主创,侯孝贤(左二)与吴念真(左四)、小野(左五)等人在一起。

杭州到北京,从回顾展的开幕式到研讨会,侯孝贤谈自己、谈年轻人、谈电影大环境。有许多话、许多故事已经被重复了很多次,而有这么一句话,他经常都要提及,或许也是一个电影人对自己的提醒,他说:电影不是想的,也不是说的,电影是做的。

他认可年轻一代导演的表达,并相信新一代会慢慢成长起来,但也意味深长地表示,在这个充满着各种“小银幕”的时代里,他担心新导演们拍摄的画面比较电视化。

制片人要有电影理想

电影人要有自己的责任。电影没有什么商业片、艺术片或者是各种类型片之分,它们的底蕴是一样重要的,本质是如何看待人生存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底蕴的基础是不能改变的。这个基础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电影创作者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人文素养跟这部分非常有关联。对创作来讲,最大的敌人是整个市场机制,使人无形中会为了获利而排斥很多东西,而他们(自以为面向市场的)观念又不准确。

我常常说,台湾戒严时,很多事情不能做,结社、自由集会都不行,有些书是禁止的。直到1987年解严,这不到二十年禁了多少书?一百部了不起了。但是现在的这种机制,出版社或者策划单位,如果要出一本很有价值但是生冷的书,业务部会说这本书印刷个两千本就没了,肯定赔钱,不让你出。这种“禁”,反而是因为市场,不能回本的就不能出版,这种淘汰比戒严时代还可怕。不止书籍,电影也是,无形中就会被这个(市场)掌控——(市场)一定要谁,一定要谁加谁,一定要什么题材。

香港电影其实是非常蓬勃多样的,当年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是台湾,新电影运动之后就赔了。之所以那时候在台湾一下子掉下来,(因为)当时台湾的片商拿着现金去香港,指定谁谁谁导演,谁谁谁主演,要赌片等等类型。这样上了几年,常常是“刘德华”(的电影)打“刘德华”(的电影),自己打自己,三部电影都是一个班底,后来台湾就没人要看了……所以制片人很重要,制片人不只是投钱的老板,他要有独特的眼光,有电影理想,可以协调资金和创作者之间的矛盾。这个关系能够确立,电影的走向就会非常不一样。

《那些年》用了“顺场拍”

其实台湾新一代的导演不受我们的影响,受影响的是中间那一代,比如拍《黑暗之光》的张作骥,他们会受到影响。现在是网络时代,完全是另外一个时代,所有人的观影经验都是从网络开始,所有你认为比较好玩的都在网络上。人们已经习惯了“小银幕”。再加上台湾本土文化开始起来,譬如国民党时代的节目有闽南语的限制,但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一直很蓬勃,到最近才开始整个都起来,因为已经开放没有禁止了。

这些都会影响到现在的电影人,比如九把刀,他自己有网络,有网友,写小说有时候写一段就发上去跟网友互动,小说又是他的经历,本来已经很有名。另外,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推手就是他的制片人(柴智屏),因为九把刀没有拍电影的经验,在现场有两个副导帮助他。九把刀拍电影的方式是“顺场”拍,也就是第一场拍完拍第二场,拍第三场,完全按照剧本故事的顺序拍。

这样对拍电影来讲是很难的,因为你租了一个景,里面有第三场第八场第二十场,你要同时完成,要想好开始的中间的结尾段的都在这里完成,因为场地是借的,不可能今天拍了第三场,拍完顺着继续拍(其他地方的戏),而且《那些年》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彰化拍,从家里开始,骑车上学,拍到教室……这对我们当年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他来说这样比较容易掌握,演员全部集中住在那边,很快,彼此之间的感情好像同学一样,可以一起往前走,所以他会有某种真实,当然,这是再造的真实。再加上很多是自己的经验,加了一些恶搞的东西,但不是太过头。因为所有的年轻人都上过课当过学生,这个经历是两岸三地都可以流通的。九把刀电影里剧情的张力从中学到大学没断过,这个张力掌握得非常好。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画面比较电视 他们的画面 导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