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认为《三字经》“毒害青少年心灵 毫无用处”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对现在一些学校和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提出了疑义,认为“读背《三字经》严重点说是在毒害青少年心灵”。这一观点随后引发热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11.8%的人认为 《三字经》“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毫无用处”;51.2%的人认为“背《三字经》有益青少年身心发展”;还有37%的人认为“没用处倒也无害”。
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三字经》?
■历经数百年,《三字经》依然有着生命力
邓昌发
近年来,社会上有不少学校、家长流行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这些都是“国学热”的表现之一。很大程度上讲,“国学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是不矛盾的。重视青少年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作为经典读物,《三字经》并无原罪。它自南宋诞生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今天《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这说明《三字经》在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三字经》中有一些思想与现代文明有出入,但应该承认,它的主体文化是良好的,值得传承和发扬。我们不能奢望一本几百年前的著作到现在一点“瑕疵”也没有,也不必因为其中的一些“不适”而否定一切。重要的是,我们在传承国学过程中,能否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的复兴、传统的振兴、和谐的追求,都要求我们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我们的目光紧盯着未来的同时,也不应该忘却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不妨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古人的情怀,读一读《三字经》。
■虽有不合时宜之处,但精华值得后人汲取
李北陵
“毒害”之说,我认为言过其实。我让孩子从小读《三字经》,现在已经看到了好处,却还没发现“毒害”的利空。
记得儿子读小学时,每学期放假,我总让他在假期作业之外做两件事:第一,学炒菜做饭;第二,背诵《古文观止》和《三字经》。学炒菜做饭,培养了他生活自理能力;背诵经典,则让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儿子成年以后,思想活跃,文笔生动,而且知书达理,善于沟通,在单位表现出色,很快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功底,铺就了今天他在事业上的成绩。
诚然,与任何读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一样,《三字经》中的一些内容确实显得过时,譬如忠君、光宗耀祖等思想观念,但绝大部分内容是在传播文化、知识、礼仪,弘扬勤勉、谦逊、孝顺等美德,所以不要过分夸大《三字经》的负面作用。
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下至大众流行文化,都常常借用传统经典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譬如,温总理这些年都会在每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巧妙地引用古文、诗词,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还比如说,台湾的一些音乐人,像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的一些作品中的歌词也明显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都说明了传统经典的魅力越来越为后人所重视,值得我们不断汲取精华。
以我看,小孩子读《三字经》其实都是有口无心的,虽然还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行文中的节奏和韵律,诵读时的朗朗上口,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以国学的启蒙,让青少年产生心理上对传统文化的悦纳,这不正有利于弥补现在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短板吗?
■读经成 “折磨”,不是经典的错,而是教育方法的错
宁波
《三字经》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字句工整、内涵丰富,不到两千字的篇幅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概述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变化以及著名人文典故,堪称一篇经典范文,值得读,甚至值得反复读。
其开篇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使人不由然想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再比如“亲师友,习礼仪”正是当下我们热切呼吁的“尊师重教,知书达理”的风气和礼仪;再比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直到“革命兴,废帝制”,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飞速变化的当今社会,《三字经》所推崇的一些优良美德,依旧焕发着隽永的光辉。
大凡有些文学功底的人,小时候都有过背诵诗词佳句的经历。小时候并不知其义,长大后却发现个中奥妙——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诗词佳句的文采和意义内化为了自我的感受和表达的凝练。让小孩子读背《三字经》,就好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经典中的文化常识、美德教养渐渐会使其心灵受益。
读《三字经》之所以被一些人看成是对孩子的一种“毒害”,其实关键不是该不该读,而是该怎么读。我们今天一些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传授时功底不够,在教学中既不能到位地解释经典的内涵,又没有结合时代现状去批判地阅读。再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不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做法,逼着孩子“死读”、“硬读”,毫无乐趣可言,当然就成了一种“折磨”。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三字经》有诸多优点,也存在不足。但文化是要在阅读中加以辨别的,只有读了才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继承什么该抛弃。如果说读《三字经》毒害了青少年心灵,那不是《三字经》的错,而是教育方法上出了错。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