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纪录片历史人文题材过多 不缺资金缺作品
一档名为《真实第25小时》的纪录片日播栏目,悄悄在申城火了。自1月正式在上视纪实频道开播以来,首档节目取得了0.6的收视率,之后高开高走达到1.4。对于“曲高和寡”的纪录片播出平台而言,这样的收视成绩堪称“爆棚”。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已播出的三十档节目来看,《真实第25小时》关注“当下生活”的比例远超过了对“历史人文”的关注。对于大量缺乏现实题材类纪录片内容的中国纪录片现状而言,不啻为一个明显信号:纪实类纪录片栏目真正发力了?而上海又能否成为此类节目的制作高地呢?
尴尬:不缺题材缺作品
几个月前,央视9套纪录频道曾发起主题为“活力中国”的招标会。会上以“社会现实类题材”为选题范畴,以纪录片社会制作机构为招标对象,旨在以纪录片的形式,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代发展。在该频道总监刘文看来,让这个频道播出的作品更接地气,把当下的热点,中国人的智慧、情绪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都表达出来,已经成了央视纪录频道的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并非止于央视纪录频道。在很多观众的印象中,荧屏上播出的绝大部分纪录片不是历史建筑,就是考古发掘,不是珍奇古玩,就是山水风光、野生动植物。据统计,每年各级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中来自境外的纪录片总长达到了1.5万到2万小时,国产纪录片总量只有区区1000小时。这其中又大部分让位给了“讲故事”为主的历史人文类题材,纪录片题材中缺乏对现实和当下的观照,缺乏对人的心灵和生存境遇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关注个体生命与生存状态的纪录片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宏大叙事、重构历史的作品。 ”
难度:投入大操作难回报低
上视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表示,中国纪录片不缺“讲故事”的能力,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纪录片不能不关注现实、启发思想。
之所以缺乏此类纪录片,原因不外乎是投入大、操作难、回报低。从事纪录片拍摄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实题材类纪录片往往需要短至一年长至多年的“关注”成本,时间投入大,而回报却不成比例——由于收视率成了硬指标,相对小众的纪录片整体陷入到低价位低销售的怪圈中,而另一方面,比起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易陷入到“敏感”地带,操作层面更难控制,人力投入成本只会更高。如此的“趋利避害”下,本应是纪录片中主体地位的现实题材类纪录片逐渐退至边缘。
《真实第25小时》致力于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角度记录近当代中国前进的真实轨迹。定名为“第25小时”,上视纪实频道副总监、《真实第25小时》制片人干超解释,“24小时的忙碌生活之外,一天中还能否有‘第25小时’来思考? ”纪实类题材纪录片本来就少,作为日播节目的《真实第25小时》,岂非难上加难?干超表示:“今年计划播出的250档节目中,30档是频道自拍,120档购买国外的纪实类素材进行再度编辑整理,余下的100档外包给国内的一些纪录片工作室完成。 ”据此,国内纪实题材类节目以及自制或参与制作的节目比重将超过一半以上。而1月份播出的22档节目中,有12档以自制或外包方式新制作的拥有完整自主版权的节目比例达到了55%。
未来:传播今日中国价值观
《真实第25小时》的收视直线上升证明,优秀的现实题材类纪录片比起其他题材的纪录片更容易吸引观众。另一方面,现实题材类纪录片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国际市场。如今的外国观众不但喜欢《故宫》《颐和园》,更对发生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进程感到陌生和好奇。 《真实第25小时》的热播也吸引了英国BBC、日本NHK的相应关注。干超表示:“纪录片的国际市场一直是电视节目‘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外国观众而言,比起‘中国过去发生了什么’,他们更关心‘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如果有一个能代表今日中国真实面貌的纪录片品牌,不管是上海、北京或是其他兄弟省市的纪实频道,只要能把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和影像传播出去,都值得鼓励和肯定。我们也将拓宽合作,提升效率,巩固品质,为将真实传媒打造为优秀的华语纪录片内容提供商不断努力。 ”而上海能否凭借该节目成为全国现实题材类纪录片的制作高地? “未来还不可知,但至少我们去尝试了。 ”干超如是说。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