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信息时代纸媒转型实体书店倒闭 传统大学面临消亡?

2011年08月12日 10: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薛涌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互联网正在“屠宰”纸媒,网络书店正在“摧毁”实体书店。人们惊呼,传统的报刊杂志和实体销售网络将“消亡”。甚至有人预测,在几十年内货币都将成为多余,消费者凭着刷卡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最近,又有一派新说崛起,称传统的大学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受害者。

上述这些描述是末日景象还是新世界的景观,有一点恐怕是可以肯定的:其中难免夸大之词。我相信五十年后我们还会看报纸杂志,虽然也许是在kindle上;我们还会有实体书店和各种商店。当然,我们的子孙还会上大学、住大学宿舍。但是,另一点也同样是肯定的:纸媒确实面临转型,实体书店确实出现倒闭。那些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校园,确实可能被网上教育淘汰。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网络教育对传统大学的冲击

网络教育对传统大学的冲击,是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目前在美国的大学和研究院中,十分之一的学生单纯依靠网络来完成自己的学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借助于网络完成部分学业。大量的大学把自己的经典课程搬上网。这一趋势,又被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危机所加剧。

第一,美国的高等教育费用,长期以来保持着高于通货膨胀率三到四个百分点的增长。几十年下来,中产阶级越来越难以负担其子女的教育费用。

第二,近期美国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联邦和州一级的财政,致使政府大量消减对公立大学的投资。最近两党刚刚达成的债务上限的协议,就是建立在大力消减政府开支的前提下。其直接后果,是对高等教育支持的减少。这将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上不起大学。

第三,大学费用的日高,和知识或信息的膨胀趋势背道而驰。大学教育的一个主要职能是传播信息(当然也包括知识的创造,但这主要集中于高端领域),如果信息作为商品的话,就理应遵循市场规律:其价格随着供需关系而浮动,其传播的成本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近代以前,信息稀缺,价格自然高,大学只能主要为上流社会服务。那时的信息传播技术,也如同由骡马驱动的运输技术一样,效益低、成本高。你如果没钱长年住在牛津、剑桥那古堡般的建筑中,就得不到这种信息。但在当今信息爆炸、信息传播技术空前廉价有效的条件下,大学的教育费用为什么会越来越高呢?以简单的经济学定律来思考,这种局面至少是个不正常、不合理的均衡。

现在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打破这种均衡的突破点上。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趋势中,如何找到一条把大学费用降低到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水平上。

对此,美国教育界新说不断。其中最近由哈佛管理学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和杨百翰大学爱达荷分校副校长Henry Eyring合写的《创新大学》无疑是鹤立鸡群之作。此书的理论构架,是Clayton Christensen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断裂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Clayton Christensen指出,传统市场上的产品,领先的竞争者都在“持续创新”,以不断累进性的改善来优化其既有产品,以保证竞争优势。在消费者一方,永远有一小部分挑剔的消费者,不管你把产品改造得如何复杂精巧,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但是,一系列的研究揭示,产品改进创新的速度,远远要高于大部分消费者能够吸收这种改进创新的速度。

我们在个人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刚买了一台电脑,其新奇的功能还没有掌握,就被更复杂的新产品淘汰了。当然,还永远有一批低端消费者,并不在乎你的产品性能如何,只想买台最便宜的就行。所以,制造商投入巨资开发出来的许多尖端产品性能,就被白白浪费掉。这就给“断裂性创新”提供了机会。这些创新者把复杂昂贵的产品用非常简单廉价的方式生产。这种产品在刚开始时品质相当低,但是,通过两种方式引起了整个产业结构的“断裂”:一是创造新市场,凭空培养出一个新消费者阶层。比如,过去只有从事尖端科研的专家才和电脑打交道。但个人电脑一下子把普通人也变成了消费者;一是廉价市场,即为满足大量低端消费者的需求,以难以置信的价格造个“能用就行”的产品。当这些“断裂性创新”者在市场站稳脚跟后,就迅速提升质量,抢走了绝大部分消费者。最终传统的市场领袖只能维持非常小的消费者群体,已经不足以使之盈利。

如今的网上远程教育就是如此。这些廉价产品,长期以来为传统大学所不齿。但是,现在这些产品正处于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引起“断裂”的关口。在整个二十世纪,高等教育的竞争几乎都一直集中在对既有产品的“持续创新”上:招聘明星教授,建立一流研究中心、图书馆、宿舍、健身房、运动队……一句话,为了在产品的每一项性能上超过别人都必须不惜工本,旨在为学生们创造一流的大学经验。这就大大抬高了教育成本。但是,也恰恰是教育成本在“持续创新”中飙高之时,大量平民子弟涌入大学,形成新市场,甚至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比起十九世纪独享高等教育的上流社会来,中产阶级的支付能力低得多,但教育的价码则越来越高。这些价码所推出的“产品性能”,又往往是“消费者”难以消化的。哈佛、耶鲁的学生固然绝顶聪明,但绝大部分也无法利用大学的资源,很少能和明星教授面对面地讨论问题。既然如此,何不在网上听最耀眼的明星教授讲课呢?凡此种种,都造成了高等教育市场潜在的“断裂”。

Clayton Christensen宣称,你如果想听真正一流的课程,那么最好上网。一流大学把自己最经典的课程摆在网上,教授在讲课前也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与此相对,在一流大学的课堂里授课的教授,心思多在研究上,经常缺乏准备。他们课教得如何,往往取决于他们那天的心情和精力。更重要的是,网上课程许多是免费的。即使是网上的学位课程,也比最便宜的传统大学还便宜得多。

一位经营教育产业出身的慈善家Shai Reshef则有更为大胆的创意。他的“人民大学”(University of People)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学生只需缴纳几百美元的注册申请和考试费用。他所依赖的是三大资源:帮助穷人的教育志愿者、网上课程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目前已经有2000位志愿者帮助设计课程,并指导世界各地的1000名学生。他们能够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形成讨论小组,并亲身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监督学业、批改考卷。Shai Reshef则用自己的钱和捐款支付200万美元的其他各种费用。虽然他的大学还处于萌芽之中,尚未取得大学的认证资格,但初期操作多少已经展示了网络教育的潜力。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kindle 大学费用 大学教育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