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官员参评鲁奖争议背后的民意期待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正厅级官员。诗人。鲁迅文学奖。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在此间甫一公布,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便成为话题人物;他的旧作《徐帆》和《刘亦菲》也被网友们翻出,被指如同在写作中不停按下回车键的成品,更被命名为“羊羔体”。因“官”获奖还是因“诗”获奖?一时争议四起。
中国作协在22日首度回应了这些争议。其新闻发言人陈崎嵘表示,车延高的获奖与他身份无关。“很多评委根本不知道车的身份,获奖在于诗歌文本的本身”。
他表示,首先《徐帆》等作品并没有收录在《向往温暖》诗集中,不在鲁迅文学奖评委的评鉴视野内,以此来否定鲁奖是不合理的;其次,《向往温暖》诗集中多数诗作的水准是较高的,其文学和审美价值达到了鲁奖评选的标准;再次,作为诗人允许其有探索的、不成熟的作品,不能苛求每一篇都是精品。
车延高自己本人也曾表示,被网友翻出的《徐帆》等诗作,是自己写作的一种尝试,“用的白话手法,力求零度抒情”。
事实上,很多网友根本没有认真研读车延高的诗歌,试列几首 《向往温暖》中的诗歌,如,“我已穷极一生/只能采下一瓣荷花/而一夜湖风,用一支笛子/吹老了整个洪湖”,“母亲走的时候,我披着她织的白布/就像披了一段空白的时光”,其中的诗情画意和文学审美价值应该是毋庸质疑的。
翻看车延高的写作历程,他从1977年已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有杂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见于各类读物。2005年2月开始业余诗歌创作,已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各类杂志报刊发表诗歌200多首,在新晋鲁迅文学奖之前,还曾获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称号。
即使文豪亦有平庸之作,这是常理。那些以嘲笑 “羊羔体”为乐的网友,与其说是对诗歌艺术的不信任,不如说是对权力的不信任。这种“遇官则疑”心态不仅表现在懒得研读车延高的诗集,也表现为对其通过权力获得鲁奖的质疑。
车延高在谈到领导干部业余写作时提到了 “执政能力”和 “执笔能力”两个概念。但在当下的语境,公众往往看重的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而对其执笔能力不会有多热心。纪委书记获文学大奖,公众的关注点依然集中在整肃政风、建设清明政治的期待上。
面对“官员的专业在于当好官,不应参评鲁奖”,诗人车延高大可一笑了之;但对公众关注这一事件的“默认前提”,纪委书记车延高或许更应敛容以待。(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应妮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