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10: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12 职业教育何时能理直气壮
本报记者 倪光辉
统计显示,在进入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而在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0%,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忽略了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就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宁愿以后上三流的高校,也不愿读一流的职业技校”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识;职业院校出身的学生也总感觉低人一等。反观欧美国家,职业教育非常普及,适龄青年也养成了接受职业教育的习惯。在德国,16至19岁的青少年有超过70%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高中教育中,接受职业课程教育的有89%左右。
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全社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正逐步完善;很多人的就业观念也发生改变。
当前,中国经济已率先出现回暖,劳动力素质和职业培训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职业教育何时才能理直气壮?人们拭目以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