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10: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文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从未有过的广度,生动地表现我们的时代。
11 中国文学何时步入黄金时代
本报记者 袁晞
这些年长篇小说每年出版上千部,有更多的中短篇发表,每个月都在作协、出版社参加好几次作品研讨会,让人记得住的不是没有,但是不多。一次全国长篇小说评奖,各类选票仅收到一万五千张;而某次中国足球队输了一场球,中央电视台一小时收到短信多达28万条,文学的地位可想而知。传统的文学人有的投身影视剧,有的改行做买卖。20年前文学从轰动效应回到平常,而今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传统文学的存在又受到空前的挑战。
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让视野更宽阔,今天的文学有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场景——
网络、微博、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几亿人在阅读,有的80后作家的作品年纪大的人说看不懂,但却有几十万的发行量;各领风骚的网络写手拥有上百万的粉丝;手机小说以海量传播……在这个多元的新世纪,各种形式的写作都拥有各自的读者群,可能喜欢甲的不喜欢乙,喜欢乙的不喜欢甲,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文学的读者。
今天的读者在不同的阅读中看到五光十色的场面、酸甜苦辣的人生、动荡不安的心灵,许多是以往文学作品中不曾有过的,读者得到的阅读体验是全新的。各种文学形式的互动也空前活跃。
更重要的是千百万写作者都生活在这个时代,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能力建设我们的家园,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丰富我们的生活,极为深入广泛地融入和接触当代社会,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文学形式,以从未有过的广度表现我们的时代。
文学何时步入“黄金时代”?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今天有这么多的人在写作,他们大多满怀真诚,文学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