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中国文学被国际社会低估了
2009年09月07日 10:16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格萨尔王》全球首发 将被译成多种文字——

即便是在众作家云集的图博会期间,阿来小说《格萨尔王》的首发式,依然格外抢眼。中文版首印20万册,将被译成英、德、法、意、日、韩等多国语言,在全球数十个国家陆续出版……

只是这些热闹,在“重述”百年藏人史诗的阿来眼里,都与自己无关了,尽管他是每场热闹的主角。

-“小说的深刻,首先是情感的深刻”

这几日,阿来的“档期”很紧——因为刚刚面世的“重述神话”《格萨尔王》。当记者提及他的“忙碌”,阿来说:“对自己的作品,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要是书我不满意,我是不敢拿出来的。早就希望一切快点结束,大家都别盯着我了。还跑出来和读者交流什么?”从1989年处女作《旧年的血迹》面世,到成名作《尘埃落定》,再到《空山》,直至《格萨尔王》,阿来都是“敢拿出来的”。

新作《格萨尔王》约30万字,历时3年。阿来以百年来在藏人中口口相传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底本,侧重讲述格萨尔王一生降妖除魔、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书中,当代藏族牧羊人晋美偶然得到“神授”的说唱本领,从此四处游历,以讲述格萨尔王的故事为主。他在梦中与格萨尔王相会,当格萨尔王对无休止的征战感到厌倦时,晋美也醒悟“故事应该结束了”。有人说,晋美就是阿来。作为神授的格萨尔艺人,晋美会困惑,也会怀疑自己的使命。但写作《格萨尔王》的使命,阿来未曾怀疑过。“我想让大家读懂西藏人的眼神。”

阿来坦言,对藏区流传的口头故事,自己有偏爱。“里面有藏民族原本的思维习惯与审美特征,有对世界朴素而又深刻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表达,更多依赖于感性的丰沛,而非理性的清晰。中国人惯于把小说的深度表达为思想的深度,在我看来,小说的深刻,首先是情感的深刻。”

-写书时,唯恐对不住自己受益过的书

1959年,阿来出生于川西北一个小村落,母亲回民,父亲藏民,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年少时,他第一次窥见山外有个世界,还是因为一支地质探测队的进驻。16岁的他念完初中,选择外出务工。后因爱看书,“荣升”为拖拉机手。1977年高考恢复,他连夜开着拖拉机前去,在报名期限过了的时候报了名。考上中专,师范毕业当老师,偶入当地文化局的文学创作笔会,之后就开始发表诗作,不出几年又写小说。

一路偶然,阿来直言幸运。他幸于自己生长在川西北辽阔的乡野——大自然总给他最多的美感。“处在人类社会,我常常看到一个误会——误以为这个世界,是为雄踞于权力与财富‘金字塔顶’的少数人准备的。身处自然界,我会看到另一个误会——误以为这个世界,光是为人类而准备的。事实上,这个世界,是所有生灵的世界。”曾与他结伴的旅行者说,大家扎堆拍照时,阿来常常越过众人,走向青草更青处,默默拍下一朵小小野花。阿来一直记得诗人米沃什的话:“我自己若在社会学中受到了伤害,那么可能从生物学中得到安慰。”

他幸于自己20多岁时能赶上80年代。“当时学到的历史,没有过程的描述,却让中学生的我们去‘分析’伟大的意义。而且输入给我们看待世界与人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过于强调人与人的斗争和对立。”但是,“旧的错误的认知,被新的认知覆盖了。”

他幸于自己能与好书相遇。“对历史和周遭的认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些变化的发端,是阅读给我的。如今,我写书会虔诚一些,就是唯恐对不住自己曾经受益过的书。我记得第一次读到惠特曼的诗歌,瞬间感觉自己不一样了。”阿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革的教育”对他的影响,就基本结束了。“但直到现在,有的人转过来了,有的人还没有转过来。从他们的话语和行为方式中能看得出来。”

相关阅读:

评论:《狼图腾》代表不了中国文学

《狼图腾》英国遇冷 都是文化差异惹的祸?

安波舜:解密《狼图腾》版权输出神话

《情人》导演将拍《狼图腾》狼是电影第一主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朱玲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