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很久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出版了。下册从第二十二讲至第四十三讲,前十八讲叙中国历史,侧重讲历代王朝兴亡及人物故事,后四讲为勤学故事,他们中有圣人、名士、老者、神童、才女。这本书无异于《中国历史一本通》加《古代勤学故事集》,值得一读。然而与上册一样,下册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我曾撰文对上册予以评析,讨论了书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和不准确之处,蒙《中华读书报》刊登(见该报2009年6月24日第9版)。今将下册中一些有疑义的问题提出来,借《中华读书报》的宝贵版面,再向钱先生请教。
“泓水之战”中宋国的大司马是“公孙固”还是“子鱼”?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第二十三讲:“楚兵开始过河,宋襄公这边在河对岸等着,宋襄公身边有个叫公孙固的大臣就跟他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等楚军已经渡过来布阵的时候,公孙固又劝宋襄公:‘主公啊,他们河都渡过来了,……’”
这里讲的是春秋时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宋襄公坚持“仁义”,不听大臣劝谏,导致大败。可他身边劝谏的大臣是公孙固吗?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杜预注:“大司马固,庄公之孙,公孙固也。”“司马”下注:“子鱼也。”杜注“大司马”、“司马”分别为公孙固、子鱼。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大司马”、“司马”同为公孙固一人。
郑天挺主编《左传选》则认为“大司马”、“司马”同为子鱼一人。他在“大司马固谏”文后注曰:“固谏,劝阻切至。”“固”不是人名。而是副词,坚决。此注甚确。这与司马迁的记载相同。《史记·宋微子世家》:“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人大败,襄公伤股。……”子鱼,名目夷,时任大司马。《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子鱼”词条,都注他是“泓水之战”中的人物。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公孙固取子鱼而代之,既不出自《左传》(杜注二人),更不出自《史记》(无公孙固),而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所谓“公孙固”,所谓制一面绣着“仁义”二字的大旗,都在这部小说里。人们要问:小说家之言,可信吗?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杨光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