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逝者】邱刚健

2013年11月29日 08:28
来源:东方早报

邱刚健1940-2013.11.27 生于福建厦门

邱刚健1940-2013.11.27 生于福建厦门

香港一代传奇编剧邱刚健于2013年11月27日10点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看过《投奔怒海》、《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这些经典影片的影迷,未必留意到编剧邱刚健这个名字,新一代影迷更可能对移居北京多年的他完全陌生;事实上,他曾三度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编剧之余他又是前卫的电影导演,而更为可贵的,他还是个具有古典气质的现代诗人。

邱刚健1940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49年移居台湾,1961年毕业于台湾艺专影剧系。1964年邱刚健进入美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戏剧培训班研修,返台后创办《剧场》季刊。1966年赴香港,进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从事编剧。上世纪70年代,他为张彻、楚原、桂治洪等导演创作了剧作《小煞星》、《大决斗》、《爱奴》、《血证》、《毒女》等。邱刚健曾表示自己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除了运气好,在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做了8年编剧为他打下扎实的功底。

上世纪80年代,邱刚健曾化名为邱戴安平或戴安平担任电影编剧,这是他夫人的名字。

1983年,他迎来了人生中首个重要奖项——因创作剧本《投奔怒海》获得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香港电影历来不以政治为纲,更很少触及重大国际事件。这部《投奔怒海》算是开辟了香港电影在这方面的先河,更为港片的娱乐风潮中带来了一丝思想的沉重。影片以纪实的手法将镜头视角对准一个严肃的主题,对越南战后新经济区的惨状给予了写实性描述,以新闻记者的视觉和新闻报道的态度,对整个大环境的萧条败落致以无情的怀疑与批判。

导演许鞍华曾评价《投奔怒海》是她看过的最好的剧本,“那个剧本写了7万字,非常厚,邱刚健是没有经历过政治动荡的人,关在书房中写出来的,听了上百遍莫扎特的《安魂曲》。其实是完全天真的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描述和构架的剧本。”许鞍华看过剧本后没有提什么意见,后来的影片也是非常忠实剧本拍摄的。

之后邱刚健结识了曾一直为许鞍华担任副导演的关锦鹏,两人的合作一发而不可收。1987年,邱刚健与编剧黎杰合作创作的剧本《地下情》获第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而邱刚健曾表示,最满意的就是这部关锦鹏执导的《地下情》,可惜电影不卖座。关锦鹏回忆自己的电影创作时,亦称《地下情》是他最爱的一部电影。

1989年,邱刚健与作家阿城共同创作了剧本《人在纽约》,描写三个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女性,客居纽约后的女性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异同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其时,嘉禾公司老板拿到李碧华的这部同名小说时,曾七易其稿,并最终落到了关锦鹏手上。虽然关锦鹏对上世纪30年代的风月极为钟情,但还是颇为忐忑。他坚持让老搭档邱刚健重写剧本,要有事关风月却又流丽脱俗的情致。影片最终获得第26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等八项大奖,是时至今日金马奖获奖影片之最,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七项大奖。

1992年,邱刚健与学者、剧作家焦雄屏合作创作的剧本《阮玲玉》,以现实的目光去认识历史上对中国电影有贡献的女影星阮玲玉,构思新颖独特。《阮玲玉》让张曼玉获得第42届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也将张曼玉的电影事业推至顶峰。

邱刚健既为别人剧本创作,有时也会亲自执导电影,例如1985年的《唐朝绮丽男》、1993年的《阿婴》等。《阿婴》由单立文、王祖贤、高捷、黄耀明等明星主演,是一部重新诠释罗生门的怪异作品,只可惜这部大胆异色的剧场化电影被淹没在当年一堆新式武侠华语片中。影评人、编剧史航前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邱刚健的导演作品与之前的剧作相比名气都不大,但却非常跳脱、诗意和充满活力。譬如《唐朝绮丽男》融合了唐代和现代的意境、景物、人物造型,展现唐代青年人的狂放、反叛和文化的丰盛,当代愧有不如。风格化的造型、剧场化的调度和佛教梵音的使用都见巧思。两片都甚少在港放映,他的大胆实验也没有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但是史航认为:“他很多创作是因为超前才过气。” 近年来,大部分香港导演北上拍片。《夜宴》是邱刚健第一次与内地电影界合作。当时“华谊兄弟”的老板王中军请他把莎士比亚的话剧名著《哈姆雷特》改写成电影剧本《夜宴》,第一稿出来后,导演冯小刚与他有分歧,他尊重的是莎士比亚原著的精髓,而冯小刚几乎把他的剧本全部做了改动。当时内地电影界很流行颠覆这个颠覆那个,邱刚健觉得,要颠覆莎士比亚的作品,首先要有较深的哲学思想。结果冯小刚在内地请了一位编剧重写,也不打改编莎士比亚作品的牌子了,但编剧名单上还有邱刚健的名字。

六年前邱刚健定居北京,基本算是个北京人了,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待在东四十条一带,那里有他租的房子。

据说,邱刚健写字也很慢,你永远不知道他何时在写东西,你只能看到他整天是那么悠闲地在走来走去,和朋友聊天、喝酒。悠然是他写作的状态,既不慷慨激昂,也不剑拔弩张,所以他的剧本不是那种淋漓酣畅式的,却密布着巧思与才华,说其每一笔都精致,并不为过。

《书圣王羲之》是邱刚健初次与内地电视界合作写剧本,写了几集后,导演认为他写得像电影剧本,因时间紧迫,就找了北京的两个编剧做他的帮手。邱刚健笑言自己不太现实,总想把剧本写得精致点,可导演说,内地观众没这么耐心看电视剧,你写剧本时要把他们烧饭、上厕所的时间留出来。

史航告诉记者,晚年邱刚健在为一些影视作品写剧本的时候,仍旧很坚持自我。“他不是一个你要什么货我就给你什么的编剧,他一直以作者心态在乎自己的作品,在主流商业电影一统天下的时候他依旧无法放弃自己对于作品的要求,也不考虑合作可能性,只关注是否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有人说他是没活明白,但是我觉得他是不打算活明白的人。香港新浪潮的导演中很多人都已经随波逐流,只有他一直在做创新。” 文/李云灵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