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民间学者冯其利:他跑遍了所有清代王爷坟

2013年06月27日 08:35
来源:广州日报

冯其利,1949年生于北京前门,北京旅游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曾担任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监事长,去年刚从北京市档案馆离职。虽原本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却在30年前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开始迷上清史研究,实地考察了北京所有清代王爷坟,并经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清代王爷坟》,一时声名鹊起,被称为中国研究清代王爷坟的第一人。至今,他写出了数十万字的学术著作,填补了清史研究的空白。

自1993年下岗,他手头并不宽裕,没有固定收入,至今家里5口人挤在53平方米的房屋中。现年64岁的冯其利身体并不好,肾病缠身至今37年,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不过这并没有打消他研究清史的念头。

自去年开始,冯其利每天到首都图书馆“上班”看旧报纸,“我一年来362天,其他3天不来,因为图书馆这3天不开门。每天从上午9时泡到下午3时。”

记者谢绮珊 实习生魏鑫

执着追访填补空白

说起研究王爷坟的缘起,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冯其利说,1982年他看到一个报道称,辽宁抚顺的萨尔浒战场开放,展出的62件明清石刻,都是从北京西郊隆恩寺运去的。“隆恩寺为何有这么多明清石刻?”为了解开内心的疑团,冯其利决定前去考察。而正是在隆恩寺,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座清代王爷坟,但几经打听都没有人知道墓主是谁。

无功而返反而激起了冯其利的好奇心,从此开始了对清代王爷坟的探寻。为了拿到王爷坟的第一手资料,他遍访皇族后裔、看坟人、坟址周围群众。

而在此过程中,他还得到清末皇帝溥仪御弟溥杰的指点,溥杰对他说:“研究清代王爷坟也是一门学问,但至今没有人做,你不妨试试。过去一些地图标识不清,只标坟冢,不标名称,值得把它搞清楚。”

溥杰一番话语点醒了冯其利,但当时很多清史学家并不看好他的研究。“他们认为坟地还能挪地儿吗?没有多少研究价值。可是,现在很多王爷坟早已灰飞烟灭,湮没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腾飞的喧嚣之中。比如,香山礼王坟的遗址上,现在已经盖起了别墅;国贸原来是裕王坟所在地,墓碑被作为石料卖掉了;百子湾也有王爷坟,但是现在都看不到了。北京80个王爷坟现在后人还能看到的也就是十分之一,所以我当时研究王爷坟还是有用的。”

最多一天徒步80里

1983年到1986年三年间,冯其利集中走访了北京八十多个王爷坟。为了实地考察王爷坟,冯其利吃了很多苦。1983年元旦开始正式考察王爷坟,至今他还记得那天特别冷,把他冻得够呛。

而上世纪80年代初,王爷坟所在的远郊区一般交通不便利,只有靠徒步寻访。“那阵子我已经是病人,1976年开始我就患有慢性肾功能疾病。但很多远郊区我都是步行的,我不在乎走路,跟玩儿似的。”1986年,为了找到大书法家启功的祖先清和亲王弘昼的坟地,他一天走了80里路。

冯其利说,末代王爷的境况都不大好,要么受人坑骗卖府卖地,如末代睿亲王中铨;要么生活凄苦拉车糊口,如末代克勤郡王晏森。但在这些王爷后裔中,倒也不乏杰出之人,如著名报人金寄水、画家溥心畲等。而不少爱新觉罗后人,也纷纷找到冯其利请他查家谱寻根问祖。

在研究王爷坟的同时,冯其利也顺带找了公主坟,“北京的公主坟一般人就知道一个地点,其实清代公主有九十多位,除去夭折的以外,公主坟大概有六十个,在北京的有38处,与王爷坟一样,散落在老北京城的周边,我基本都去看过,有些已经看不到了。”2006年,他还将多年实地探访成果结集出版了《寻访京城清王府》。

北京

故事

标签:王爷 清代 学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