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逝者】洛萨·施密德

2013年05月28日 10:12
来源:东方早报

施密德  1928-2013   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

施密德  1928-2013   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

满头银发,黑色细框眼镜,外加镜片后那抹似有还无的隐忍笑容,德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洛萨·施密德(Lothar Schmid)予人的感觉,一贯是温顺又谦和。

1928年5月10日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施密德,13岁便获得德累斯顿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步入而立之年便从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主管部门)获得“特级大师”称号的棋手,在二战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业已成为联邦德国三大最佳棋手之一。

在国际象棋比赛上,施密德一生获奖无数,从年少时开始,施密德每年总要参加几次国际象棋比赛。1950年,22岁的施密德开始代表联邦德国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大赛”,直至1974年,连续11次参赛的他分别赢得了4枚奥林匹克银质奖章(1950、1952、1968、1970),以及2枚德国团体铜质奖章(1950、 1964)。在个人象棋比赛之外,施密德亦因担任过3次最具争议性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的首席裁判而闻名。

创办于1886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是世界现今水准最高的国际象棋个人大赛,但自1948年至1980年代,该赛冠军几乎被苏联棋手一统天下。因而1972年美国棋手博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与苏联棋手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的对决,常被后人称为“世纪之战”。菲舍尔是世界百年一遇的象棋奇才,却也因他不按常理出牌的乖张性格,而让本次比赛数次陷入停滞和争议。最终挽救了比赛的首席裁判施密德让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施密德后来常向朋友提起该场比赛的一些细节。比赛还未开始,菲舍尔就因要求提高比赛奖金,以及在比赛场地选择上与斯帕斯基相持不下,一度让比赛停滞。当年7月11日,该赛最终在冰岛首府雷克雅未克一处大礼堂开赛,比赛现场安置了一台摄像机。在前两局中,菲舍尔先后因犯错败阵和不满比赛现场灯光、摄像机设置故意弃权,让比赛陷入僵局。第三局开赛前,菲舍尔又要求将比赛现场移至只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小密室,“他的对手斯帕斯基最终同意了这个要求,但随后菲舍尔又在比赛中大吼大叫,提出各种其他要求。这最终把斯帕斯基激怒了,他当场提出了退赛要求。”施密德在接受作家弗兰克·布雷迪(Frank Brady)采访时说,“有那么一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只能打破比赛规则,暂停比赛计时器。当时,我只能这样控制十分混乱的比赛场面。”

比赛暂停之后,施密德做起了两人的和事佬,来回兜转数圈之后终于让两人握手言和,并不讨人喜爱的菲舍尔最终频施怪招,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赢了怒气未消的斯帕斯基,登上世界冠军宝座,并瞬时成为美国的国家英雄。而施密德则以前所未有的谈判休战方式挽救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比赛。

苏联选手阿那托利·卡尔波夫(Anatoly Karpov)与维克托·科奇诺伊(Viktor Korchnoi)在1978年进行的那场国际象棋冠军赛,比之菲舍尔、斯帕斯基二人的“世纪之战”还要剑拔弩张。卡尔波夫这时还是苏联棋坛新人,科奇诺伊则已是苏联最负盛名的象棋大师之一。只是,科奇诺伊因在1976年叛逃至荷兰,而被苏联政府视为叛徒。他的妻子被禁止离开苏联,儿子也因拒绝征召入伍而被苏联军队囚禁。

卡尔波夫与科奇诺伊两人互相看不顺眼,赛前赛后两人都不说话,抽签也是单独到施密德那里领取。更让人尴尬的是,比赛现场简直是两人互相揭发彼此陋行的闹剧。科奇诺伊向施密德诉苦说卡尔波夫的随从曾试图对他催眠,是个通灵者。科奇诺伊甚至扬言要揍这位随从,除非他在观众席中坐得离自己足够远。为了安抚科奇诺伊,施密德不得不下令,如果观众席出现一丝混乱,观众将被禁止入场。

在1986年的国际象棋冠军赛上,卡尔波夫与加利·卡斯巴罗夫(Garry Kasparov)两人的冠军之争虽十分紧张,但并未出现1972年与1978年那样戏剧性的比赛场面,这也让首席裁判施密德稍稍放松了点神经。本次比赛是卡尔波夫与卡斯巴罗夫在3年内的第三次交锋。在此之前,两人已从1984年9月开始连续争斗了5个月,因胜负难分而暂停。在1985年重新启动的比赛上,卡斯巴罗夫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根据当时比赛的游戏规则,卡尔波夫还有一次复赛资格,因而1986年的比赛成了两人再次碰面后的巅峰对决。这时,两人已很明显不喜欢对方了。和前两次一样,除了要在高难度棋局上做出明智判决外,施密德亦要用高超情商,以及自己早年在法律上学到的知识,为这些国际象棋大师处理私人恩怨。

洛萨·施密德的父亲优查·阿尔布雷希特·施密德(Euchar Albrecht Schmid)是位出版商人,开有一家名为“卡尔五月”(Karl May Verlag)的出版社。施密德自小希望成为一名律师,但因父亲在1951年逝世转而继承了家族的出版生意。出版事务一度让施密德远离了象棋比赛,却也燃起了施密德对象棋图书收藏的兴趣,给了他建立私人象棋图书馆的资金支持。现在,施密德的象棋图书馆已有5万本象棋书籍,系世上有关象棋图书最大的私人收藏。不只在图书数量上无人企及,该图书馆馆藏的质量亦为人称道,比如,施密德就存有世界最早的象棋书籍——路易斯·卢塞纳(Luis Lucena)1497年写作的《有关国际象棋艺术的探讨》(Discourse on Love and the Art of Chess)的副本,而世上关于这本书的副本仅存有10份;德国国际象棋理论家让·杜弗莱斯内斯(Jean Dufresne)关于象棋入门的多个版本也在施密德的收藏之列,这些版本的出版年份前后跨越了100多年。另外,施密德从世界各地收集了数量庞大的象棋比赛用具、象棋艺术品以及棋盘。

今年5月18日,施密德在德国南部城市班贝克因老年性疾病去世,享年85岁。她的妻子英格丽比他整整小30岁,两人共育有两儿一女,分别名为沃尔夫冈、伯纳德、亚历山德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