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风吹雨打留园在

2013年05月24日 07:59
来源:湖南日报

俯瞰留园。本报记者 摄

刘歧山像。刘兴华供稿

当年留园的主人们。(前坐者为刘歧山三夫人杨诚贞)刘兴华 供稿

莫新云老人讲述当年给刘邓首长送棉絮的情景。

本报记者 摄

本报记者 文热心 肖军 黄巍

留园,洪江古商城的一个景点。

人说,这里是洪江当年最大的窨子屋建筑群。

无疑,留园是财富的象征,发达了的商人自然要“高消费”,也要有一个与财富拥有量对等的住宅。

百年的历史风雨,虽然将留园铅华洗去,可我们仍能从残存的“骨格”上领略其当年的魅力。

1留园,闹市中的别墅

留园,坐落在洪江古商城的塘冲。

4月上旬的一天,记者在刘歧山曾孙刘兴华的带领下,见识这个建筑群。

只是,眼下的留园建筑群主体建筑只剩下五分之三——墨庄、隐居自乐,其余的一座被改为皮鞋厂,另两座也被现代建筑所代替。刘兴华告诉记者,当年的留园,除主体建筑五座窨子屋外,还有两栋木质吊脚楼、一栋木晒楼、一座花园、一块大草坪、两条直而宽阔的青石板走廊,围墙将这些圈在其中。

它不像人们现在看到的洪江古商城内的其他窨子屋,大门之外是喧闹的街巷,大门之内是经营、生产、生活的混合世界,这是典型的居家别墅。它“远离闹市,群屋四周开阔,不与其他窨子屋共墙相连”。

它有着许多苏州园林的元素,可又大气、庄重。刘兴华描述它的当年:“院内那个花园长方形,园内鱼池将花园隔为左右两半,其间有卵石小径相连。花园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对两边花草树木采取不同的布局。对于花草树木的选择也颇具匠心:十分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参差相间,花时不同的花树序时相间,即使隆冬季节,园内也不会显出冬天的迹象。中间有圆角长形花坛一行,坛中桃、梨、梅、桂、菊、牡丹、芍药四时花开不绝。四面花墙上方摆放各种盆花盆景,与园中花草树木交相辉映,颇为壮观。鱼池周边圈围着雕刻鱼龙花鸟、应景诗词、处世铭言的青石板栅杆。池中央有三峰头假山一座,气势非凡。池中喂养着不同品种的金鱼和鲤鱼。夏秋季节,荷花秀丽多姿,莲叶亭亭如盖,红绿映辉,清香扑鼻,蜂蝶穿梭,鱼群戏游,堪称园中一景,使人留连忘返。”

它的布局有点北京四合院的味道,可比起前者要精致,氛围也要温馨。大门一关,就是一个独立世界,可一家人又有同一个活动中心——天井,借助那里的阳光,读书的,做女红的,料理其他事务的,各得其所。

2造价:10万银元

文史专家介绍这个建筑群时说,大窨子屋为主屋,两层四进。第一进为宽敞门,二进为堂屋,三进为饭厅,四进为后堂。里头道不尽的功能齐全,说不尽的方便舒适,数不尽的富贵风流。

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当年的皮鞋厂厂长姚珍柏。他说:“当时这房子里面好漂亮,门上方一截有花木格子活页窗,门板是玻璃的,上面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客厅里摆着雕花太师椅、条案等,条案上是景德镇生产的陶瓷花瓶。墙壁全是木头隔板,用洪油刷得通亮通亮的。只可惜,我们要办工厂,没加保护,后来有的东西被搬走,墙壁也被污黑了。”

刘兴华也告诉记者,在建造之前,他的曾祖父曾派人专门考察过苏州一带的园林,最终将自己人生栖息之地建成了既有苏州园林烙印,又有洪江富商特色的建筑。这个建筑群占地约13000平方米,当时造价在10万银元以上。

按1920年的购买力,一块银元可以买30市斤米。于是,有人得出一块银元等于2010年人民币99.225元的结论。那么,刘歧山在留园建设的投入是近千万元。

然而,留园仅仅是刘歧山财富的冰山一角。

3“分布图”,一张财富“积聚图”

刘兴华告诉我们,他的曾祖父仅在洪江城区的窨子屋就有50多栋,留园是最大的一处,与留园齐名的花园式别墅还有翠园、集园。

4月10日上午,他带着我们穿行在洪江的大街小巷,一一指点着说,这里叫“里仁为美”,分给了三叔公;这里叫翠园,分给了二叔公……这里是庆元丰货栈,是百货布匹仓库,也可以说是批发部;这里是榨坊,是“洪油”精加工的地方;这里是曾祖父从高灿顺油号出来后,独立门户开布店的地方……

末了,他干脆拿出一张《洪江巨商刘歧山“庆元丰油号”榨房、票号分布图》给记者看。图中以沅水、潕水、清水江、长江为骨架,两旁布满了代表榨房、票号的圆圈。往西,延伸到了贵州的归川、都匀,往南到了广西的龙胜,往东到了上海。但刘兴华说,这张图并不全面,刘家的“洪油”最远处销到了美国,在越南的河内、海防也有刘家的销售点。这张图的文字是如此解说:“庆元丰在洪江周边的黔城、江西街、托口、芷江、波洲(新晃)、榆树湾(怀化),贵州的玉屏、镇远、远口、锦屏、剑河、凯里及沿潕水、清水江、巫水流域一带建有榨房(30余座)、仓库,并收购桐籽初炼毛油,集中到洪江二凉亭精炼成‘洪油’。”“在常德、汉口、镇江、苏州、无锡、苏北、上海等地设庄、铺兼营汇兑(共有钱庄票号8个)。运出‘洪油’,运回布匹、百货及转运至黔、桂、川一带。兼营鸦片生意,循环经营 。”

这不仅是一张经营生产“点”的分布图,而是一张财富“积聚图”。

伴随着“纤篾响、算盘响、锣鼓响”,庆元丰和其他洪江富商一样,财富像发酵的面团一样,膨胀起来了。

4刘歧山,“走遍全国不住店”

刘兴华指着留园大门内约10米左右的地方说:“这里当年架有一口铜钟,‘喊’吃饭用的。由于家族繁盛,仅住在留园里的刘氏子孙就有近百人,其他做事的就更多了。譬如说,园中的西边,隔围墙米把远,有一排木楼,是账房先生工作的地方。园子里看家护院的就有30多人,至于丫鬟、佣人就更多了,达100多人。我父亲是歧山公的长房长孙,父亲生了我们四个儿子。生下来后,每人一个奶妈,上面还有一个总奶妈。伺候、喂养孩子是奶妈和佣人的事,做母亲的顶多也就是逗逗孩子。”

“刘家是真正的钟鸣鼎食之家。但‘食’是分轮数的。第一轮是奶妈,第二轮是刘家小孩,第三轮是账房、佣人等,然后刘家大人,但刘家人也分几轮,谁先谁后规矩绝对不许乱。”

其实,“留园”不过是庆元丰在洪江的大本营。庆元丰在沿长江主要城市设立的票号,不仅仅是个业务办事处,而是另外一个生活功能齐全的家。据一位富商的第三代说,到了分号的家,丝毫没有陌生感,因为衣食住行与洪江的家没有两样,因此洪江人称刘歧山为“走遍全国不住店的老板”。

洪江曾流传:“庆元丰数穿着,杨源恒数吃住。”其实,庆元丰老板的“住”在洪江也是最好的。据文史专家介绍,“旅洪新干籍商人的房屋,其质量以庆元丰为最好,数量以他们为最多……尤其五大房(指刘歧山的五个儿子)的住宅无不院墙高立,厅堂重叠,陈设华丽,气派轩昂。

刘兴华告诉记者,在他们江西新干县老家,还有18栋窨子屋,规模并不比洪江的小,现在仍然挺立在赣江边畔。只是有点破败,因为当地百姓现在也追求“现代化”,把这些房子作牛栏。

5庆元丰,几万亩良田不算数

刘兴华告诉记者,2011年12月,洪江区党校曾搞过一次活动——“洪江古商城口述历史”。在一次座谈会上,刘兴华谈起庆元丰财富时,说当年除了商业、加工业资本外,在洪江城区附近的岩门还有万亩良田,另外在附近的乡村还有翠竹山庄。当地一位老人马上纠正他说,不是一万多亩,而是三万多亩。不过,田是农民种的,并不要交租,只是在收获季节给东家供应时鲜水果、蔬菜、谷米罢了。

这就是说,庆元丰并不把第一产业作为财富。

房子、作坊、船队等不动产,当然被庆元丰看重,因为那是生产钱的“机器”,而田只生产“口水食”,不过是财富的“搭头”。

而最能体现庆元丰富有的还是金银元宝。刘兴华解放时只有7岁,没有看到家族“淌金流银”的情景,只是从长辈口述的“分家史”中知道,那是真正的“论秤分金银,箩筐担花边”。上个世纪60年代,刘歧山的墓被盗,从中挖出三颗夜明珠。

6解放时,刘邓大军司令部

正因为留园的名气和宽敞、实用,所以解放时曾做过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临时司令部驻地。

记者为此采访了莫新云老人。今年87岁的他,洪江军管时期是公安局的户籍员。他说:洪江10月5日解放,他10月8日参加工作。那天,接到洪江公安分局局长徐广禄的命令,到留园送棉絮。当时,他和徐广禄、梁保生、张旭初、王立每人抱着两床棉絮去留园。到大门口时,警卫营长看了证明后说,请同志们解下武器。如此,他们抱着棉絮进了园子,恰逢刘邓首长在“隐居自乐”门前下象棋。一见他们来到,便起身吩咐警卫员们倒茶、递烟,又和他们握手。“我站在刘司令员面前,只有他腋窝处高;站在邓政委面前,却和他身高差不多。”

据刘兴华回忆:“当时,刘邓首长借住在4号窨子屋,也就是墨庄;3号窨子屋,即‘隐居自乐’设有电台,‘的的答答’日夜不停。我当时7岁,为看热闹到处跑,还拿过他们的电报纸玩。”“首长待人热情,就是伙房煮了水饺,也让通讯员送给屋主人品尝。临别时,首长还给我们送了钢丝床。”

刘兴华记得,刘邓在这里一住10多天,到10月20日左右才“拔寨起行”。

留园的鼎盛期,也是庆元丰辉煌期。

人们在惊叹它气派的同时,自然更了解它的主人——“鼎盛”和“辉煌”的制造者,了解它主人的发家史,想见识它主人商海弄潮的风采,想听听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故事……

确实,留园的产生和存在,和他的主人——刘歧山一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探究刘歧山积聚财富的过程,比惊叹留园的气派更有意义。刘歧山,洪江最大油号庆元丰的老板。一个江西新干县农民,“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做老板”,开创了他的庆元丰财富王国,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

记者借用说书人的一句话——“且听下回分解”。

标签:世界 生意 记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