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女作家亦舒拒认44岁亲儿 系其19岁与前夫所生(图)

2013年05月13日 08:16
来源:信息时报

蔡边村当父亲后重新思索母子关系

1989年,因为父亲而爱上画画的蔡边村,远赴德国读艺术,一留20年。数年前,与女友诞下女儿,初为人父的喜悦,令他重新思索一段早已淡出生命的母子关系。

“44岁的我,去寻找已65岁的母亲,并不算太迟,因为,我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她”。曾经亲密,为何疏离?亲母在她的专栏不时流露对异父妹妹的爱溢之情,自己也是母亲所出,为何却像透明人?初为人父的蔡边村,反思与母亲由亲密到不相往来,满肚疑团。“写信给母亲也石沉大海”,他不明白,为何亲母连见自己一面也不愿意。面对人生憾事难以释怀,人到中年的他决定主动寻找答案。

“最后一次见母亲,是11岁那年。那天母亲买了机械人给我,一起看了电影《007》”,这是纪录片《母亲节》的对白。在《母亲节》影片内,镜头对准他的面孔,他想象着与母亲“相认”的一刻。与蔡边村合作拍片并成为好友的创作人陈思宏说,拍纪录片之前,蔡并不知道生母是一位名人;纪录片拍完,母子两人依然未能如蔡边村想象的那样见面。“(纪录片)最后他在温哥华,非常意外地拍到了不回他信件的妈妈。那是个极大的巧合,却非常短暂。妈妈找到了。但亦舒依然是亦舒,那位曾是无数人崇拜的作家。她没有变成蔡边村的母亲。”

亦舒专栏中曾出现过“蔡边村”

当陈年旧事一次次地被提及,更有人翻出亦舒多年前写的短篇小说《妈》,这是一个关于年轻人寻找母亲的故事,小说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去浪费她的后半生?”有网友以此来为亦舒作旁白。当然,也有挺“亦”派出来说话,表示应该只看作品,不看为人。还有粉丝挖出亦舒以往写的专栏,为自己喜欢的作家正名,原来亦舒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集《自白书》里曾写过一篇《儿童乐园》,文中亦舒也曾提到蔡边村曾向她借过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儿童杂志。“上星期六蔡边村问我: 有人说你有很多儿童乐园。 我问: 有人是谁? ”

颇富意味的是这篇专栏里匆匆而过的蔡边村三个字,亦舒没用任何前缀、突兀现身,读者想必也不知道这就是亦舒的儿子,作者下意识地逃避由此见诸笔端。始终不认子的亦舒,努力“遗忘”,但一张陈封抽屉的黑白亲密合照,还有不能割断的血缘关系,却引牵天南地北的母子,欲断不能断。

链接

倪匡:我与亦舒也20多年没来往

亦舒哥哥、著名作家倪匡近日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无奈透露,自己也不认识蔡边村,而和妹妹亦舒也有20多年没来往。今年78岁的倪匡表示:“我记得最后一次跟她通电话,是我50岁那年。”作为舅舅,他也希望能看到这部纪录片《母亲节》。

对于两人的离婚,倪匡还曾经表示过惋惜:“我不怪蔡浩泉,这个人顶有艺术气质,直至后来还不停大哥前大哥后地叫着我,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离异后,蔡浩泉带着儿子生活,2000年因病去世。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亲子 抛弃 质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