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逝者】戴夫·布鲁贝克

2012年12月14日 04:16
来源:东方早报

戴夫·布鲁贝克 1920.12.6-2012.12.5  生于美国加州

戴夫·布鲁贝克 1920.12.6-2012.12.5  生于美国加州

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是现代爵士乐领域数一数二的作曲家,许多著名的旋律,比如《蓝色土耳其回旋曲》、《凯西的华尔兹》和在爵士界如雷贯耳的《Take Five》 (意为休息五分钟),都在上个世纪中期对整整一代美国青年产生过深刻影响。除了爵士的标准曲目,他的创作也涉及爵士风格的芭蕾舞曲和大型清唱剧。而作为一位爵士钢琴家,他给大部分乐迷的直观印象是清晰明快的演奏风格,由他领衔的三重奏、四重奏和八重奏组,都在爵士唱片库中留下不朽的传奇。2012年12月5日,布鲁贝克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诺瓦克因心力衰竭去世,当时,他正赶赴与一位心脏病专家的约会,却没能走完全程。今年的12月6日本该是他92岁生日。

故事还要追溯到50多年前,那时的美国爵士乐坛,西海岸的冷爵士和靠近东海岸的硬波普风格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当它们发展到极致以至于人们产生厌倦后,另一种可能性浮现了出来——那就是让爵士乐回归古典体裁。在这一轮传统价值重估的浪潮中,布鲁贝克是一只领头羊。与上世纪30年代单簧管演奏家贝尼·古德曼的手法相似,布鲁贝克将不少代数符号般的非常规节拍和摇摆乐结合在一起,更将古典音乐中的回旋曲、赋格与爵士乐混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基于莫扎特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中“土耳其进行曲”的《蓝色土耳其回旋曲》,采用了罕见的九八拍,其他曲子中诸如五四拍、十一四拍也屡见不鲜。“他简直能在任何一种怪拍子里立即摇摆起来,好像血管里天生流着一种脉动似的。”他的朋友这样评价。

不过通常到了即兴段落,布鲁贝克又会回归到方方正正的爵士乐四拍子,谋求一种不温不火的平衡感。他的受众大多是文化素养较高的白人中产阶级以及经济条件不错的高校学生。不过,他一面被狂热的粉丝追捧,另一面又遭到坚守“爵士乐纯粹性”的批评家的痛斥,说他为了媚俗地迎合听众,一点儿也不尊重黑人的正统爵士,居然把欧洲味道掺杂了进来。可这种矛盾愈是突出,他的旋律反而愈加脍炙人口。布鲁贝克之所以把古典-爵士音乐的融会贯通坚持一生,与其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布鲁贝克1920年12月6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康科德,最初接受的是正统的古典音乐教育,钢琴启蒙老师正是他的母亲。可是,康科德是一个盛产牛仔的地方,当他的两个哥哥都去上音乐学院时,布鲁贝克很愿意一个人留在农场,干一个牛仔该干的活儿。据他回忆,自己最享受“骑在马背上歌唱”的时光。直到后来去太平洋学院攻读兽医学时,布鲁贝克对音乐的热爱才真正开始萌发,很快转到音乐系。不过,事实摆在了眼前——布鲁贝克的读谱能力不强,为了顺利毕业,他还答应系主任毕业后保证不去当音乐教师。读谱不行,那大学期间的布鲁贝克如何能担当爵士小乐队的钢琴声部呢?答案就是他那超强的音乐直觉和记忆力。也是在这个时期,他认识了心上人伊奥拉·维特洛克,仅两周之后就向其求婚,两人后来有了4个儿子和1个女儿。

二战期间,布鲁贝克很不情愿地去服兵役,恰巧他的上级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爵士乐爱好者,因此战场上的炮火未能伤到他分毫。复员后,布鲁贝克来到奥克兰市的米尔斯学院,师从大作曲家米约(Darius Milhaud),后者不仅将现代作曲中的复拍子与多调性等技法倾囊相授,还告诉他一句至关重要的话:“如果你想用音乐表现美国,那么必须采用爵士乐的语汇。”这与当初在太平洋学院的老师轻视甚至阻止他在琴房里练习爵士乐的态度大相径庭。

最初布鲁贝克所建立的小乐队叫做“爵士实验乐团”,所谓实验,即是不想被传统的摇摆乐及锡盘巷风格的标准和声体系框死。1951年,他重逢了才华横溢的中音萨克斯手保罗·戴斯蒙,两人一拍即合,组建了一支四重奏组,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商标“Fantasy Records”。布鲁贝克的智慧之处在于,戴斯蒙机智灵巧的冷爵士风格和他略带严肃的钢琴伴奏恰成互补,后来神鬼莫测的鼓手莫莱罗和温暖的贝司手莱特又不失时机地加入。第一张唱片《在奥柏林的爵士》出炉后当即取得了大销量,1954年的《爵士乐进入学院》更是卖出了超过1万张。不过,这些与后来《Time Out》和《Take Five》的殿堂级地位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在这两张唱片中,惹眼的并不是即兴段落里的“狂飙突进”,而是微妙的和声、特殊的节奏与根植于古典传统中的曲折的旋律感,这些改变了人们对于爵士乐的固有认识。到了1960年初期,布鲁贝克的四重奏组成为世界上酬劳最丰厚、演出范围最广的一支爵士乐团体。

四重奏于1967年解散,成员们只是在1976年又聚首演出了一次。年纪大了之后,布鲁贝克的创作渐渐不囿于传统的爵士标准曲,更多地在大编制的芭蕾与宗教体裁合唱作品方面寻找灵感,人间关怀的视角得以打开。1993年,他的清唱剧《正义之门》在芝加哥首演,布鲁贝克大胆地将布鲁斯旋律、希伯来的传统合唱与采撷自非裔美国人所唱灵歌中的和声进程糅合为一体,音色之秀美、气势之恢弘让人不由地联想到老一辈作曲家库普兰的《阿巴拉契亚之春》。作曲家这样解释:“最初,朋友想让我写一首曲子,以揭示黑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相似性。我就想起了马丁·路德·金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我们不手握手像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那么就会像傻子一般一同灭亡。这两个苦难的群体最需要的是团结。”

布鲁贝克在芝加哥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在2011年的父亲节,90岁高龄的音乐家与4个已成大器的儿子一起走上了舞台——钢琴手达利乌斯、长号手克里斯、大提琴手马特和鼓手丹。在台上,老人笑得很灿烂,在望向4个儿子的那个瞬间,他之前所获得的格莱美奖、肯尼迪成就奖以及爵士乐大师奖似乎都不重要了。

录入编辑:薛冬霞

标签:逝者 粉丝 芭蕾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