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领功夫文化舞向世界

2012年11月08日 15:03
来源:羊城晚报

将和京剧、川剧、高跷和杂技同上美国国家地理国际频道

原和玉汇报演出当日,比麟堂与周边的龙狮团齐聚切磋交流技艺

原和玉汇报演出当日,比麟堂与周边的龙狮团齐聚切磋交流技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晓晴 实习生 陈丽霞

“祠堂有舞狮睇,那个美国人要登台表演了,去睇一睇啦。”吃过午饭,稍作休息之后,佛山南海叠滘东胜村的潘伯兴奋地对自己的小孙子说。随后,他站起身,牵着孙子的小手往村里的麦氏祠堂走去。只见这个百年祠堂的地堂边上已经围坐了不少黄发垂髫,都是来看舞狮的。

不少东胜村的村民都知道,10月底,国务院新闻办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新加坡公司联合制作的高清系列片《中华文化之旅》剧组,专门来到村里拍摄南海醒狮纪录片,以洋主持、美籍华裔原和玉拜师学习五天,然后登台接受检阅的过程为主轴线,介绍舞狮技艺。明年上半年,全球观众将可以通过美国国家地理国际频道看到佛山醒狮。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中华功夫文化”  洋主持体会台下十年功

《中华文化之旅》的撰稿、监制人是新加坡SIT -T IN G IN PICT U ER制作公司的曾雪洁。这位新加坡人介绍,这期纪录片共有五个篇章,分别选取中国五个不同的文化展示到全世界去,分别是佛山醒狮、北京京剧、四川川剧、河北高跷和济南杂技。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为何选中佛山醒狮?曾雪洁说,之所以选佛山,是因为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功夫文化,不同于少林寺,佛山的很多功夫都在民间。“老外爱看中国功夫,对中华传统文化又很感兴趣,醒狮正好融合了传统武术与狮艺文化,老外肯定觉得有趣。我们在网络上搜索到比麟堂的醒狮在海外很出名,就找过来了。”

曾雪洁说,功夫是《中华文化之旅》的主题,但这个“功夫”并非纯武术的功夫,而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功”。她认为,拍佛山人的“台下十年功”,能让全世界的人更加关注、尊重中华功夫文化。

佛山舞狮这辑节目,以洋主持、美籍华裔原和玉拜师学习五天,然后登台接受检阅的过程为主轴线,介绍舞狮技艺。

佛山是岭南醒狮之乡,光是在南海,目前就有3000多队醒狮队。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西樵黄飞鸿龙狮团、里水红旗醒狮团、桂城的比麟堂等。这次,由比麟堂会长钟道仁担当师傅,收徒传艺。

“要注意脚步,手上还要表现狮子的睁眼、张嘴等各种神态,太难了,很紧张。”给村民们“汇报演出”完毕后,原和玉真正体会到了“台下十年功”的意思。

“佛山醒狮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为舞得逼真,舞狮人一般还要会功夫,比如洪拳、蔡李拳、咏春等。”钟道仁说,舞好南狮,并非一年半载可得。

拍摄期间,曾雪洁、原和玉和其他摄制组成员分散住在村民家中。“佛山保存下来的小村庄,很干净、很漂亮、很淳朴、很有味道”,曾雪洁用四个“很”来表达她对南海叠滘东胜村的喜爱。“我希望节目当中不止有舞狮本身,还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中国南方乡村的生活状态。”她说。

“学醒狮很辛苦,很多人敬而远之”  醒狮技艺传承不容乐观

狮舞岭南,狮艺扎作必不可少。乾隆年间,佛山狮艺扎作达到兴盛的顶峰,集中在纪岗街、福贤路、福禄路一带。因为狮艺店在经营时,各家店都互相学习,扎作技艺经常有交流,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故佛山狮的扎作流传到现在,不同师傅间按照相似的技艺来扎作。

据透露,舞狮专题的播出时间为1个小时,舞狮是主体,此外还会穿插非遗项目黎家狮头扎作的国家级传承人黎伟的故事。原和玉在汇演完毕后告诉记者,他们在佛山市禅城区莲花广场附近一栋楼龄超过20年的老屋见到黎伟,黎伟用竹篾、铁丝等手工扎作狮子头,扎作一个狮子头需要半个多月。原和玉说,这让他很感动。

舞狮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能否配合默契,至关重要。摄制组为此还专门带着原和玉走访了一对从佛山杂技团退休的杂技老人,两位老人年轻时以双人杂技称著,而双人杂技对配合上的默契要求甚高。

曾雪洁告诉记者,找到这对老人时,他们已经多年没有登台演出了,但身体非常好,很快就找到当年的舞台感觉,重新组合,表演双人杂技,非常可爱,身体也非常协调,重新在舞台上散发出全新的光芒,他们的默契和执著的精神,对醒狮的文化有非常大的衬托作用,给整个拍摄带来震撼力,相信观众会喜欢。

能引起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关注,比麟堂会长钟道仁觉得很荣幸,但他也直言,“大家都是看热闹,没人意识到这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他对醒狮技艺的传承并不乐观,因为学习醒狮很辛苦,很多人对其敬而远之。

黄晓晴、陈丽霞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