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武大20年牌坊被拆争议“新古董”存留

  1931 最早牌坊,木质结构,建成次年毁于龙卷风。

  1931 最早牌坊,木质结构,建成次年毁于龙卷风。

  1937 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现位于武汉街道口劝业场。

  1937 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现位于武汉街道口劝业场。

  1993 100年校庆时建成的大门牌坊。

  1993 100年校庆时建成的大门牌坊。

  10月9日,武大1993年版牌坊倒下,现场成废墟。

  10月9日,武大1993年版牌坊倒下,现场成废墟。

  10月9日,武大1993版牌坊倒下瞬间。

  10月9日,武大1993版牌坊倒下瞬间。

  2012 10月9日,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在牌坊前留影。

  2012 10月9日,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在牌坊前留影。

早报记者 徐佳和

“珞珈山的樱花”和“武大的牌坊”是武汉大学两处著名景观,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参观。而这座近20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地标性建筑的“牌坊”,昨天彻底消失,变成废墟。

20年历史大门牌坊被拆

昨天下午,在湖北武汉市八一路武汉大学正门处,在六七辆挖掘机的轰鸣声中,牌坊旁竖立的岗亭化为钢筋混凝土的废墟。正门口进出通道被彩色防水布围了起来。国庆期间用来装饰的鲜花、灯笼不见踪影,“国立武汉大学”牌坊随后被拆除。

据武汉大学档案馆馆长涂上飙介绍,武大最早的牌坊,为木质结构,建于1931年,仿北方牌坊式样,四柱三间歇山式结构,琉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木牌坊建成次年,就毁于龙卷风。

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四根八棱圆柱,表示迎四面八方学子;柱头上的云纹和背面用小篆书写的“文法理工农医”六字,表明学校的学科特色和文化底蕴。此后,这个牌坊渐渐被周边高楼包围,武大大门退回到现在的位置。

1992年,为迎接建校100周年,武大以民国老牌坊为蓝本,兴建新的大门牌坊,并于1993年教师节前建成,此次拆除的即为此牌坊。

校方称为打通南北校区

2000年,与武大隔八一路南北相望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并入该校,八一路成为两个校区间的障碍。去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在此修建八一路下穿通道,现有路面建成广场,让南北两个校区无缝对接。

据武大基建管理部规划与土地管理办公室主任胡骏介绍,被拆除的牌坊不属于历史保护文物。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于今年6月20日开工,预计明年10月竣工。新的校门牌坊将于明年该校120周年校庆前在原址附近重建,规划方案正在征集。

今年9月29日,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公布,为配合八一路地下通道建设,学校大门的“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将于国庆节期间拆除。10月8日,该校官方微博发布通知称,10月9日起,校正大门进入封闭施工状态,所有拟从正大门进出的行人或车辆,请就近绕行新开辟的杨家湾西校门,“不便之处,见谅。无门之日,稍安。”

对于武大校门拆建一事,该校校长李晓红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称,武大的气质不能变,也不会变,武大的文脉将一直传承下去。

李晓红介绍,拆建校门,是为了顺应学校发展,打通武大本部和工学部校区,使武大连为一体。“新校门还会有同样的牌坊,将尽量保持原貌。”他说,牌坊会挪位50米左右。

李晓红表示,对于武大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古建筑,要修复如旧,保持文化传承;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适当改观,但要尽量保持原貌。

20年记忆多人拆前留影

尽管此次被拆除的大门牌坊不属于文物,但是对武大校友和在校学生及周围的市民来说,它已经留在牵挂者记忆中。每年新生报道、游客观光旅游必到此合影留念;每一届毕业生离校前,穿着学士服到牌坊下抛起学士帽拍照,成为毕业经典。

听闻武汉大学牌坊被拆信息后,该校校友和在校大学生及当地民众纷纷前往拍照留念。在拆除前,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的78岁的邓黔生和老伴在牌坊前拍照留影,“希望拆除只是暂时的,不要毁了这份回忆。”

来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20多名学生相约在牌坊前合影。班长左元亨告诉媒体记者,他们明年毕业,国庆放假回来后得知牌坊要拆除,大家都很伤感,遗憾无法穿着学士服在校门口留下见证,于是赶在拆除前拍照纪念。

武大校门竖起的牌坊,式样古朴,上面从右往左书写“国立武汉大学”六字,有人将其念成“学大汉武立国”,导致该牌坊获称“中国最牛校门”。大门牌坊只有20年光景,却引来校友等人难舍之情,难怪武大校方有关负责人也感叹:“是因为牌坊代表了回忆,而每一个武大人都不会放弃这份宝贵的回忆。”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樊星说,牌坊是武汉大学的一座地标,它缄默无言,却深深融入每个“武大人”的生活里,俨然成为联系“武大人”的生活纽带。

在武大求学、工作了47年的教授、博导李敬一认为,武大是武汉市的一张名片,而牌坊是这张名片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劝业场里的老牌坊,还是校门口的新牌坊。”

“牌坊既是仿建,就有原版,就有传承和比照,这其中又有许多话题可说,如牌坊后‘文法理工农医’,可以遥想当年武大在学科上的建制。”李敬一认为,这座牌坊让武大历史有了载体。

上世纪名噪一时的小说《女大学生宿舍》,以武汉大学学生生活为蓝本,作者喻杉因此成名。这位上世纪80年代在武大读书的作家,对1993年投入使用的牌坊,印象深刻,“很有特色”。

专家称反响大因为“拆除”

此番牌坊拆除,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此次被拆除的牌坊只有20年历史,不属于文物,为了建设拆除可以接受。而反对的观点认为,在目前快速城市化和旧城翻新化的进程中,几乎没有超过30年的建筑物,一代人的记忆,只剩下一片废墟。

此番大学校门牌坊的“拆迁”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同济大学教授张闳认为,无论这是不是一个近代才翻造的“假古董”,这个校门都是一个记忆的复原,是对原来的武汉大学的致敬和怀念,大学校门表明的是一个姿态和意图。

“重建企图建立起的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记忆。从动机和作为上来说,门楼本身也就不算什么记忆,网民们不满的,并不是门楼的真假,这本身没有大的意义,而是‘拆’的这个动作。”张闳说,“‘拆’本身就是时代的标志性动作,且让民众非常反感。想拆就拆,20年的记忆提示物也要铲除。把一个大家还能够接受的东西,拆了还重建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大学校园内外的处理方法并无不同,会引起不愉快的联想。”

张闳认为,其实牌坊拆除原本可以更妥善地处理,比如提前告知,采取公开坦诚的态度说明,“公众对于当下的抵触情绪,并不是针对校门是不是古董。”

标签:牌坊 武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