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龙云

■ 64岁

李龙云 

李龙云 

1948.11-2012.8.6

生于北京

很多话剧观众不熟悉他的名字,但很多观众却记得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从《小井胡同》到《荒原与人》,从《万家灯火》到《正红旗下》,李龙云的名字,始终是和这些作品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当今中国剧坛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李龙云8月6日早上6点17分,在京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4岁。曾经先后担任过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专职一级编剧,李龙云被认为是最擅长京味话剧的编剧。然而,在64岁的年纪猝然离去,京沪两地的戏剧人纷纷表达了对李龙云“英年早逝”的痛惜。李龙云是中国当代戏剧史上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师从著名剧作家陈白尘,是我国最早一批编剧硕士。

李龙云1948年出生于北京南城罗圈胡同,祖籍河北河间县。1966年他从北京二十六中(今汇文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此期间他赶过马车、开过拖拉机、磨过豆腐,在北大荒生活了整整十年。解放后在北京南城度过的清贫岁月与“文革”时在北大荒的热血青春,这两段经历日后都成为李龙云从事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

李龙云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冬,他的诗歌处女作《风雨楼中的歌》在《中国文学》(法文版、英文版)上发表。“文革”结束后,李龙云在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78级本科,次年他创作出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该剧讲述的是北京一个普通的居民小院中的许多革命群众,在天安门事件前后与“四人帮”展开斗争的故事,与上海编剧宗福先创作的《于无声处》在题材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同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与周来、董骥良联合导演,将这部戏搬上了舞台,该戏在上演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更引来了剧作家陈白尘的关注。

当时,陈白尘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兼系主任,在看到《有这样一个小院》后,陈老开始考虑招收李龙云进入南京大学读研究生,同时他还请自己在黑龙江工作的学生亲自前往黑龙江大学考察李龙云的学识与人品,最终决定破格录取李龙云入读南大中文系,主攻戏剧创作,并亲自担任李龙云的研究生导师。

1982年1月李龙云从南大毕业,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专职剧作家,这也是李龙云职业生涯中最耀眼的一段时光,李龙云在人艺时所在的剧本组是当时人艺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由于是之领导,六七位编剧组成。于是之比李龙云年长22岁,当时于是之的家住人艺四楼,李龙云的写作间则在三楼,两人尔后成为了能够无所顾忌、倾心交谈的好友。在于是之当上人艺副院长后,接待俄罗斯戏剧家代表团、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等来宾时,都曾找李龙云作陪。后来李龙云根据与于是之共事、接触的记忆,写成了一本书《我所知道的于是之》,成为后辈了解一代表演大师于是之的重要窗口。

李龙云的成名作是1981年发表于《剧本》月刊的话剧《小井胡同》,1983年公演时,因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茶馆》”,引起极大反响,1993年,北京人艺老演员林连昆、韩善续等在首都剧院重演该剧,再次获得巨大成功。该剧后又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这部作品不仅成为北京人艺里程碑式的作品,也让李龙云在业界声名鹊起。

2002年,李龙云为北京人艺写就的“命题作文”《万家灯火》上演,由林兆华导演,这部关于旧城改造的作品,演出场次达到120场之多,也是人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除此之外,李龙云的中篇小说《古老的南城帽》、《天朝1900》等都是以北京南城文化为背景创作的。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龙云对北京的生活饱含感情,说起宣武南城的文化更是滔滔不绝。十几年间他搬了几次家,都没有离开南城这块土地,他曾说:“南城是老北京文化的发源地,老舍、鲁迅毛泽东等很多名人刚到北京时都是住在宣武区的。”而北京南城的风土人情,也给了他独特的创作灵感,

在北大荒的十年知青生活,也是李龙云创作的源泉,知青题材同样是他所擅长的。李龙云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就是知青题材的《荒原与人》。该剧在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传统写法,时空变换频繁,而且非常富有哲理性,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戏剧的代表,先后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该剧曾先后被王贵、徐晓钟、王晓鹰三位导演执导成三个版本,多次被搬上舞台。并由李龙云本人改编为电视剧《瑞雪飘飘》。

而对于上海观众而言,最熟悉的李龙云作品莫过于《正红旗下》,该剧在2004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由“话剧皇帝”焦晃主演,至今仍是上海话剧的一部保留作品。

虽然李龙云很早就以《小井胡同》确立了自己在剧坛和北京人艺的位置,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多部作品都遭到北京人艺退稿,让他有过一段很长的“暗淡期”。李龙云曾这样回忆这段郁郁不得志的日子:“从1995年之后,我接连遭受退稿,次数多了,有的时候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就是用戏剧的形式来搞我的文学,剧本发表了,我就知足,而剧院演不演我的戏我不太计较了,能修炼到这种程度、培养自己的心态都是很长的过程,后来我把剧本发表看作是一个创作的终极,但对于一个剧作者来说,总也得不到舞台实践,这样的打击很难接受。”2002年,李龙云受当时国家话剧院院长赵有亮之邀,从北京人艺调入国家话剧院。

也许是因为在写作上遭遇的这段灰暗期,李龙云在后来的日子有了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玩字画。据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去逛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有时候还掏钱请馆长吃饭,就为了将那些馆藏的宝贝亲手摸一下。如果在北京,每天晚上,李龙云在吃过晚饭之后,都会独自去遛弯儿,将他白天看过的《曾国藩日记》等书中描绘过的胡同亲自去寻找一番,李龙云称这样的生活是“触摸历史的生活,这是在北京的最大幸福”!

李龙云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自称是一个与人打交道能力比较差的人,但他的创作才华,却不得不让同事同行钦佩。 曾在《小井胡同》中饰演角色的杨立新在李龙云去世当天,刚刚结束在上海的演出。当杨立新从上海赶回北京想去再见李龙云最后一面,却在上飞机前得到了他去世的不幸消息。他评价李龙云的作品“风格质朴真实,体现对人世沧桑的深切悲悯以及对北京的深厚感情”。他回忆说,李龙云作品中这些扎实的人物来自其前期努力,《小井胡同》剧本不过几万字,但李龙云为每个人物写的小传加起来却有十几万字之多,剧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再单独写一部戏。

在李龙云调入国家话剧院后,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导演王晓鹰。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王晓鹰非常难过,在王晓鹰看来,李龙云是中国新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荒原与人》也是新时期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去世前不久,李龙云原本还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北京城市文化作品想跟王晓鹰合作,如今留下的却只有遗憾。

同样和李龙云有过美好记忆的还有编剧邹静之,他和李龙云当年一起在北大荒,邹静之一直管李龙云叫大哥。他伤感地回忆说,前不久还一起喝酒:“我们都是编剧,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收藏。我们俩在一起最多的话题就是北大荒的生活,那些青春残酷物语,我们常常聊起那时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