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警察朱东锷:武汉中考题出自他手
朱东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散文《美丽的邂逅》入选成为了今年武汉中考语文试卷一道18分的阅读题,这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并非出自专业作家,而是出自广州白云山派出所所长朱东锷之手。
朱东锷今年43岁,原籍清远佛冈,他自1990年加入广州警队做一名警察,业余时间爱好创作,至今出版两本散文专集《白云深处》和《白云无尽时》,其中《美丽的邂逅》就是出自《白云无尽时》,他也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日前,在白云山派出所,记者与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文艺警察朱东锷进行了一次对话。
文/记者陆建銮 通讯员张毅涛
图/记者黄澄锋
从小志愿做编辑 结果却成了警察
1990年,广州市警校毕业后,朱东锷被分配到市公安刑警支队,从此一干就是19年。由于朱东锷身体和专业素质不错,他在做刑警期间立了5次功。2008年12月,他被正式任命为白云山派出所所长。
记者:你是从小就酷爱写文章么?从小的志愿是什么?
朱东锷:我从小就爱好文学,喜欢看书,读中学的时候,很喜欢写作文,写得好的就被老师拿出来当众念,当时感觉很自豪的。后来也开始尝试往县里的报刊上投稿,文章见报后老师又会拿到课堂上来念,自己觉得很受鼓励。其实,我从小的志愿跟你们现在做的差不多,想当一名编辑、记者或者是作家这一类的,能够经常写写文章、与书为伴的。
但高考时我的分数不理想,档案到了广州市警校,后来做了一名警察。
记者:做了警察以后,你又是怎么开始写散文,还加入了作协的?
朱东锷:刚到警校后,是有些不习惯,闲来时也坚持写写文章。到了正式做警察,我上班几个月后有所感悟,就把文章写了下来,后来一篇文章《刑警的酸甜苦辣》1991年在《人民公安报》发表,他们的编辑还经常来电,鼓励我多写文章。
记者:白云山风景秀丽,是不是也给了你丰富的创作灵感?
朱东锷:我的2本散文集《白云无尽时》和《白云深处》都以此命名,可见我对白云山的深厚感情。我对白云山上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很多树都能叫上名字,我很多创作的想法,都是在处理完案件后在白云山上走回单位时形成的,回到单位后,我静下心写下来,就成了文章。
入选中考题不知情
标准答案非我本意
《美丽的邂逅》最初发表于去年6月9日的《南方法治报》,入选《2011中国散文年选》,在今年初《散文》选刊举办的全国散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现在收录在朱东锷的散文集《白云无尽时》。
记者:警察生涯给了你创作的源泉?
朱东锷:我很多作品素材,都是来自于我警察日常工作。比如2010年,在摩星岭上有个女子樊某因感情问题爬出了护栏想自杀。我接报后到现场处置,发现樊某爬到山崖下数米,两脚悬空坐在崖边岩石上,脚下就是深渊,情况十分危急。他男朋友田某经我们通知也赶到了现场。我判断,樊某不是一心寻死,不然警察还没到,她已经跳下去了。解铃还需系铃人,我让田某跟樊某对话,两人争吵一番,再经过我们劝导后,最终同意系上救生绳被我们救上去。成功救人后,我在回派出所的路上感触良多,就写下了散文《飘摇在悬崖上的生命》。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美丽的邂逅》这篇散文入选了武汉的中考阅读题的?
朱东锷:我事先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出题方肯定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并没有通知我。我是在考试结束后,偶尔上网看到这个题目,才发现是用了我的文章。当时我还很有兴趣的试着做了下题目。
记者:结果怎样?你能做出标准答案要求那样的么?
朱东锷(微笑):跟我想象中有差距,我去答18分肯定拿不满,能拿多少也是未知数。
记者:第一道题问“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的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作者你是怎么想的?(标准答案上写的是“这本被一个叫‘慧’的女孩珍藏了十多年的书,是‘我’相当熟悉和喜欢的,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了‘我’枕边的读本,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感受”。)
朱东锷:这道题的答案跟我想法差距很大,我意思的“邂逅”,主要是指偶然的机会淘到了林清玄先生的书,而非书上的这个女孩,感觉出题者有点想多了。其实,写这个散文的时候压根没想到那么多,很多都是一时的想法、一时的感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答案说出来的。我也知道,这道题目在网上被考生吐槽(笑)。
美丽的邂逅
朱东锷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这时候,我耳畔响起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