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船工号子 寻找第八代传人
巴蜀艺术节的表演。(郭建辉摄)
魔码一下 李远辉演唱沱江船工号子
沱江船工号子的表演。(郭建辉摄于2009年)
人物简介
李远辉
李远辉,年幼时生活在沱江边学会“沱江号子”,工作后一心牵挂“沱江船工号子”,历时三年,沿着沿江小镇寻找到会吼号子的船工十余名,录制下原生态号子数十首。他将内江东兴区沱江船工号子整理申报“非遗”项目。2007年,“沱江船工号子”正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他被命名为“沱江船工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
此外,李远辉在内江本土音乐创作上颇有成就,曾谱写许多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板板桥的油炸粑》、《牛灯舞》、《房前屋后竹儿多》、《戏婆》等。
沱江号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仿了川剧的高腔,对领号人的嗓音要求十分高。
传人要求:有艺德,热爱传统艺术,嗓音条件好,能发展传承事业的30岁以下小伙。
“资中开船吃哟枇呀杷也,蹬嬴五里杨柳丫也……”,“嘿、嘿、嘿、嘿……”,这样雄浑辽远、高腔十足的“沱江船工号子”,曾经响彻沱江两岸。
如今,沱江边上再也听不到船工号子了,并且随着老船工们年老离世,昔日旋律优美的船工号子,已经鲜有人能唱了。
所幸,今年66岁的“沱江船工号子”第七代传承人李远辉,寻访记下了最原始的沱江号子,并通过创新改编将其搬上了舞台,让内江市东兴区的“沱江船工号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已被列为省非遗的“沱江船工号子”,正面临着寻找下一代传人的难题。
回忆:那些年沱江边的号子
关于“沱江船工号子”的起源,李远辉说,有老船工告诉过他,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内江盛产的甘蔗全靠水路运输,沿河两岸许多人靠拉纤为生,船工号子应运而生。
1950年,年仅4岁的李远辉到内江小河口镇跟舅舅一起住。“那时内江的水运和制糖业相当发达,镇上许多拉纤的船工,我舅舅也干这行。”受舅舅影响,他从小就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沱江船工号子,如滩名号子、背船号子、绞架号子、平水号子……
“那个年代,船工是一项卖命的工作,拉纤地段大多是滩多水急的地方,一旦配合不好,纤夫们就有被卷入沱江丧命的危险。”常看纤夫拉纤,李远辉留意到船工的艰辛。“为避免悲剧发生,大家自然而然地踩着节拍,跟着领号人和着嘿嘿声,一步一步拉动满载甘蔗或白糖的船只前行。”
7岁时,李远辉回到老家内江郭北镇,耳边依旧能听到原生态的“沱江船工号子”。每天他还多了一项娱乐活动:到村头广播下跟着喇叭学唱民歌。
数年的积淀,童年时的李远辉不仅能吼号子,对民歌歌曲也是信手拈来。“很感激童年时代这段经历,这对我之后挖掘沱江船工号子和进行内江本土歌曲创作帮助很大。”李远辉说。
寻访:那些不断老去的船工
15岁那年,李远辉离开小镇,进入原内江县文工团学习。之后的数十年,他先后在内江市歌舞团、东兴区文化馆工作,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制作等。
“童年时听到的船工号子一直在脑海中回响,仿佛有一种魔力在召唤我,去重新挖掘沱江船工号子的魅力。”1984年,李远辉开始沿着沱江边的小镇寻找童年的记忆,收集“沱江船工号子”曲谱。
此后3年,李远辉每天都背着七八斤重的老式录音机,跋涉在内江东兴区的顺河、白河、平坦等沿江小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沱江边,已看不到船工拉纤的身影,李远辉只有挨家挨户拜访,去寻找老船工的住处。
1985年夏天,听到航管部门说内江平坦乡生活着一名老船工,李远辉背起录音机徒步走了十几公里山路找上门。这时,这位老人已疾病缠身,连说话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开口吼号子。“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健在的船工极少,有些船工即使还在,也已经无法开口亮嗓。”
3年下来,李远辉穿烂了十多双鞋,最终找到会吼沱江号子的船工十多个,录制下数十首沱江号子。
“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虽然很辛苦,但发现会唱号子的老船工时,那种喜悦也是巨大的。”李远辉一遍一遍听着录制好的号子曲,再将每一个音符谱写下来。
创新:让非遗传承得更久远
李远辉说,“沱江船工号子”的领号人一般不加入拉纤队伍,拉纤时坐在一旁领着众人掌握节奏,拉船过险滩急水。“一般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领号人,号子行腔自由灵活,旋律优美高亢,极富凝聚力和号召力。”
李远辉介绍:“号子里的唱词内容都是即兴演唱,根据河流的形状、距离等,唱出沿河所见、所闻、所感。”
近年来,李远辉不断学习收集到的“沱江船工号子”乐谱。创新整理后,2007年春节,李远辉将由他领唱表演的“沱江船工号子”首次搬上内江的“春晚”舞台。这第一个版本的“沱江船工号子”,在内江各种节庆活动中演出了70多场。“平均每年演出十余场,大家的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期。”李远辉说,这是他坚持演出的原因。
去年,李远辉对第一版“沱江船工号子”的声腔旋律做了改进。“在保留粗犷高亢、雄浑辽远的原生态本味上,注入新的音乐元素和舞蹈表演艺术,让它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今年4月,李远辉和内江市文化局创作办公室干部李旭东合作,改编创作完成“沱江船工号子”第三个版本。不久后,该版本的表演也即将搬上舞台与大家见面。李远辉说:“在创新改编中,我开始更多从年轻人的视觉考虑,就是希望这项省非遗能够传承得更久远。”
技艺特点
模仿川剧高腔 对嗓音要求高
郭建辉是内江的摄影爱好者,2007年开始,“沱江船工号子”的每一个版本他都参与拍摄。“舞蹈中配合演出的纤夫表现了沱江蔗乡船工的粗犷,加上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语言诙谐的沱江号子,画面效果很好。”郭建辉说。
陈宏宇曾3次与李远辉一起登台演出,他认为李远辉的表演已超越了演出本身,生动地展示了内江本土特色文化。“虽然如今已看不到地道的老船工,但李老师的号子演唱,让我们遐想起那些古老的记忆。”
“沱江船工号子”的曲体、曲式结构以及唱法调式和其他川江号子有所不同,如拉纤时唱的《斑鸠号子》是“踏脚斑鸠”,节拍落在踏脚上,其他江河号子都是“提脚斑鸠”,节拍落在提脚上。李远辉说,沱江船工号子最大的特点是模仿了川剧的高腔,对领号人的嗓音要求十分高。
传承严峻
打算开培训班 找第八代传人
“5年前,我再见沱江船工号子第六代传承人余嫣儒时是在医院,当时近90岁的他已经无法开口说话。”2009年,李远辉被确定为第七代传承人,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沱江船工号子”更好地传承。
“沱江船工号子源远流长,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传承人,除了热情还必须有艺德。”李远辉当年录制下的“沱江号子”录音,因大意已经找不到了,所幸他对一曲曲号子还记忆犹新。“沱江号子的精髓全部在我脑中,我一定要在还能大声领号子的时间里,将它们全部传给下一代传承人。”
李远辉打算面向社会办一个“沱江船工号子”培训班,希望能够找到一个30岁以下,热爱传统艺术,嗓音条件好,能够不断发展传承事业的小伙子做“沱江船工号子”第八代传承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