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穿越”回到老广州

王受之笔下的海珠桥

王受之笔下的海珠桥

被网友疯狂转发的1983年广州街景

被网友疯狂转发的1983年广州街景

王受之笔下的广州解放纪念碑

王受之笔下的广州解放纪念碑

羊城晚报记者 赵鹏

诗人萧沉在微博上贴出来一组拍摄于1983年,署名“出目里利呂井”的广州街头照片,这组照片很快就被网友们大量转发。在今天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的广州城,回望当年那个到处是骑楼,色调单一的老城市,各种怀旧的情绪借着这组照片发泄出来。因为老城市凝聚了人们太多的回忆。王受之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老城回忆的人。

这位出生于1946年的设计理论家,现在是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教授,这所学院是美国最高的设计学府。对于自己的童年记忆,王受之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出生在广州市中心,据说出生的时候家里还借住在祖父的弟弟七叔公家,是位于杏花巷的宅子。出世之后,家人从医院直接接我回连新路81号的新宅,屋子面对著广州市政府大楼的府前路和中央公园,凤凰树好像华盖一样遮蔽着这条安静的小路,在这里我也就见证了广州从国民党时代进入共产党时代的整个过程。我心中的广州记忆面貌,之所以具有很浓厚的民国时期色彩,就是因为童年所铸。”

5月6日“忆城记———王受之速写作品展”在红专厂铁幕画廊开幕,四十余件炭笔速写作品,将王受之脑海中的广州城展示在观众面前。展出的四十多幅作品中既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古老巷陌,也有新世纪拔地而起的明星建筑。正如展览的名字所体现的那样,这些作品都是王受之记忆中的广州城的面貌,王受之根据他的回忆为我们搭起了一座广州的老城空间。

虽然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他的记忆中,一个城市总有它比较固定的面貌。在王受之的眼中,广州的建筑,广州的城市面貌一直都很有特色。当全国绝大部分还在营造四合院等这种围合形式的传统民宅的时候,骑楼已经在广州兴起了;当全国还在海禁的时候,广州却出现了十三行这样的贸易中心大街,现代建筑开始进入中国;广州最早形成新城市中轴线,最早出现中央公园,最早出现长堤这样繁华的西式商业滨江大道……“不同于其他城市推倒重来的方式建造的,广州的城市发展是以现代与传统共存共荣的方式进行的,西关大屋、东山别墅、中线的民族现代并向发展,具备了一个现代城市最合理的发展模式。”在王受之的印象当中,广州的城市发展模式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更加合理。

可是,最近几十年来,广州大发展,轴线不断东移,城市蔓延,旧区重建,时过境迁,有些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只是留在人们心中的记忆还在。王受之把他的记忆用炭笔画出来出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组画。

“可能我的祖父会更加喜欢辛亥革命时代的那个广州,我的父亲更加喜欢1930年代那个广州,对于我来说,在这里给大家看到的则是属于我这一代的广州了。”到底王受之教授口中的“我这一代的广州”是什么样子呢?大家还是到“王受之速写作品展”上一看究竟吧。

温馨提示

时间:5月6日-6月3日

地点: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E10铁幕画廊

赵鹏

标签:王受之 广州 网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