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藏礼于器 龙山文化蛋壳陶

2011年10月12日 11: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王培晓

山东沂蒙地区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大量的考古学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沂河、沭河流域是东夷族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沂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走下山冈,进入河谷平原地带,摆脱了单纯的渔猎生活方式,开创了原始农业,过上了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夷文明。沂蒙地区丰富的古遗址文化,从早期的北辛文化,历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数千年一脉相承,延续不断,成为华夏文化的来源之一。

1973年春,临沂县相公公社(现为临沂市相公镇)大范庄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处新时代晚期的墓地。经当时文物部门批准,进行了历时21天的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墓葬26座,其中19座墓中出土有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陶杯,总量30余件。1980年4月,文物工作人员在现罗庄区湖西崖村东北的湖台发现龙山文化遗址一处,清理出土蛋壳陶杯10余件;同一时期,在现兰山区义堂镇朱保村也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存,出土了部分蛋壳陶杯。这些蛋壳陶杯均为细泥黑陶,烧成温度高,器壁乌黑而有光泽,柄上有镂孔,器胎厚度不超过0.1厘米至0.15厘米;口沿尤薄,在0.03厘米至0.05厘米。临沂市博物馆现馆藏上述3处墓葬、遗址出土的定级龙山文化蛋壳陶杯的总量超过50件,其中11件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龙山文化蛋壳陶杯馆藏数量和珍贵文物数量均为全国之冠。

文化类型

如果说黑陶诞生于大汶口文化,蛋壳陶则代表了典型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命名源于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出土器物以黑陶为主,为区别以红陶为主的仰韶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一般称典型龙山文化。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与其他龙山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正式命名为“山东龙山文化”,这种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始于公元前2600年,亡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历时约600年,是我国新石器晚期诸文化中发展水平较高且具有独特成就的一种文化。其主要分布在山东的中部、东部及东南部。临沂博物馆藏龙山文化蛋壳陶杯通体乌黑,质地极为细腻,轮制技艺精湛,造型优雅美观,胎壁薄如蛋壳,大部分柄部雕有几何形镂孔,所以称蛋壳陶镂孔高柄杯,一件高约20厘米的蛋壳陶杯,重量仅50克左右,作为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的极致作品,为研究沂、沭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成型工艺

蛋壳陶均为细泥陶,陶土应为河湖沉积的细泥,后又经过淘洗,无其他羼和料,不含任何杂质,胎薄而均匀,颜色单一纯正,制作上普遍采用轮制。通过器物口、底足均能看出类似同心圆的痕迹,部分器壁隐约可见快轮旋转时形成的细密的细弦纹。器身和柄分别轮制再黏合而成。器壁极薄,最薄处仅厚0.3毫米。

已故考古学家杜在忠认为:“蛋壳陶的盘口、杯部和底足部分有细密的同心圆轮纹,这说明是经快轮加工制成,显然,做这类薄胎小型器皿,对快轮轮盘设备的精密性和旋转时的稳定性,要求是很严格的。”“蛋壳陶的陶坯制作是先由快轮做出2至3个部件,待其稍微阴干,再对陶坯刮磨加工,最后经过细致的组装粘接才成为一件完整的陶坯。”考古学家钟华南根据自己多年对蛋壳陶模拟实验的经验认为:“黑陶高柄杯经历了3个成型发展阶段:惯性陶轮成型阶段、拉坯成型阶段和拉坯与车制相结合的成型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是用圆钝刀刃来成型陶坯。在最后一个阶段是用坯体接触面小的薄刃尖锐锋利刀具来成型陶坯。用于蛋壳黑陶成型的陶轮不仅仅是快速陶轮,而且是高精度的惯性快速陶轮。”

纹饰上,临沂博物馆馆藏蛋壳陶的纹饰以凹弦纹、凸棱纹和圆形、楔形、长条形、三角形、水滴形等几何镂孔为习见,制作非常精准,器物表面孔与孔之间的纵横间隔井然有序,而且孔径大小均匀、疏密有致,节奏感强,给人以直观的美感。在0.3毫米至0.5毫米薄的半干的器胎上进行砑光处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是令今人极其难以想象的工艺过程。掂之若无的蛋壳陶,因拉坯、划纹、镂空、砑光、烧制过程中的损坏率已无从考证,加之当时土坑葬的墓葬形式,今人有幸见到的完整器非常稀少,但出土所见之器,皆高妙绝伦。

龙山文化蛋壳陶的烧制,今人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先民们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并对窑温的控制达到相当的水平。蛋壳陶的表里透黑和硬度说明烧制的温度较高,一般陶器的烧造温度在900度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蛋壳陶的烧制温度当在这二者之间。在窑温达到一定程度后做封窑处理,让弥漫在窑里的浓烟通过科学渗碳,将烟中的碳粒渗入灼热坯体而呈表里如一的黑色。如今,在临沂市莒南县薛家窑的黑陶烧制中,仍然是通过燃烧松枝后封窑处理烧造出黑陶制品。由于考古未见蛋壳陶窑址,对古人采用何种燃料、如何控制温度和封窑处理等烧造工艺,还有待深入考证。

葬俗及意义

大范庄发掘之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个别墓留有二层台放置随葬品。葬式皆为头东脚西的仰卧伸肢葬,可能有木棺一类的葬具。随葬品多放在头部和脚部附近,或排列在身体的一侧,有的死者还手握獐牙。蛋壳陶杯出土于相对较大的墓葬当中,墓葬形制的不同和随葬品的多寡悬殊,表明当时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别。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共产主义的平均分配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中后期由少数氏族领袖或部落首领利用权力攫取大部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的阶级社会雏形,原始私有制开始显现。

学界认为,龙山文化后期已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考古学家张学海从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研究入手,认为其聚落已经出现“都、邑、聚”的等级结构,结合城、文字、陶制礼器的出现,认为龙山文化已经进入早期阶级社会的古国时期。蛋壳陶的出现,当属陶制礼器。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在原始社会晚期,伴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

《周易·系辞上》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礼作为抽象的原则,它体现了形而上的道的内容,而礼器则属于形而下的层面。在礼的具象世界中,人们总是要按照自己的希望来赋予器具以特定的性质,当人们赋予了器以象征意义之后,器就获得了自身的意义,并反过来支配人们对待器的态度,礼器也就变成了某种社会制度性的符号。“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是本体、根据,道是作用、表现。道依器而存,器存道不消亡。从人自身到人类社会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和仁义智信、忠孝友恭的伦理道德规范,都是依附于具体的器而存在的。藏礼于器,在文明曙光初照的龙山文化时期,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审美需求提升的表现,还体现了先民们对文明社会秩序建立的追索和探求。

标签:蛋壳 龙山文化 黑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