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托日晷为现存最早的计时器
2010年10月23日 03:52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托克托日晷,汉,1897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边长27.4厘米,厚3.5厘米。(国家博物馆 供图)

国博探宝

日晷(gǔi),是大多数现代人都相当陌生的名词,但它与圭表、刻漏一样,在机械钟表还没有发明的日子里,是人们重要的计时工具。在目前已知的日晷中,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托克托日晷是最早且唯一可靠而完整的日晷。

托克托日晷1897年出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原为清末大臣端方的旧藏。此晷以方形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因石质细腻,曾被称为“玉盘日晷”。大理石的一面刻画图案,另一面为素面。图案精细而复杂,中央为一圆孔,直径1厘米,不穿透,深约1.2厘米。以圆孔为中心,刻出一大一小两个圆周,在内圆和外圆之间刻有69条辐射线,这些辐射线的夹角角度相等,若将空白处的辐射线补足,则恰可将圆周分为一百份。辐射线和外圆的交点上钻小孔,小孔所在的外圆之外,另有一大圆弧,与外圆基本平行,两线之间刻画一至六十九的数字,分别与六十九条线一一对应。数字字体均为严谨的汉篆,成为此晷断代的重要依据。在内、外圆之间刻有一正方形,正方形之外还刻有汉代常见的所谓TLV纹,但这些纹饰都比较粗率不完整,甚至有的还掩去了部分数字,与上述圆周及辐射线风格完全不同,应当不是与上述圆周及辐射线同一时刻所刻。

托克托日晷的用法与用途多年来专家有所争论。有人认为它是赤道式日晷,即后世常见的斜置式日晷,晷面与地平面有一定角度的夹角,立于晷中央小孔中的“表”便直指北极,从而以表影测出当地的真太阳时。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件汉代日晷是平置式日晷,但在具体用途上也有分歧:有的认为是测定方位的,也有的认为是校定当时常用的计时器——刻漏的。

刻漏又称为漏壶,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计时器。由于滴水的速度有快慢的变化,从而在观测时会产生不准确的影响,便可以用日晷进行校准。将晷体放正摆平,在晷心的大孔中立“正表”,在外圆的小孔中立“游仪”,将正表与游仪照准日出、日落时的太阳位置,就可以计算出当日的白昼长度,使掌漏的人员据此调整昼夜漏刻,确定换箭日期。这件日晷的正表、游仪虽均已遗失,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为研究古代计时仪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国家博物馆 刘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钧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