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雕塑家袁熙坤:出去一幅作品 如过继了一个孩子
2010年07月29日 11:14 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袁熙坤先生

袁熙坤先生作品《极地之急》

袁熙坤先生作品《撑杆跳英雄布勃卡》

袁熙坤先生在工作

袁熙坤先生作品《森林守护神》

袁熙坤先生作品《汶川圣母》

2010年,7月4日。中国,上海,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中国艺术家袁熙坤正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艺术大师”称号,这是联合国环境署首次设立该奖项。

3年前,袁熙坤创作了主题雕塑作品《极地之急》,寓意为“北极熊的眼泪”。这幅作品刻画的是:在地球的北极,在即将融化的冰川上,小北极熊惊恐万分地望着自己的妈妈,而北极熊妈妈眼里只有绝望。就在下一刻,北极熊一家从融化的冰川上滑落,溺毙在冰冷的海水里!袁熙坤说,这是他为北极熊所树立的一座碑石,所唱的一首挽歌。他想以艺术的力量,感召人们关注“温室效应”这一全球重大环境问题。

如今,《极地之急》主题雕塑被安放在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内罗毕总部广场上,从世界各地来的人应该都能看到,雕塑也许会引起有些人的思考,但也许有的人会熟视无睹!

信仰能使行善连贯

袁熙坤是我国著名画家、雕塑家和环保社会活动家。1944年6月,他出生于云南昆明,现任金台艺术馆馆长、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等职。一直以来,他以艺术家的身份,从事着公益事业,走过一段不寻常的路。对于公益事业,他这样说:“一个人有生之年尽量多做公益事业,把自己的艺术品甚至收藏品看作是祖国和民众的,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袁熙坤被人亲切地称为“从平面到立体的肖像使者”。原因一,他应邀为152位国际要人画肖像画,并得到首肯;原因二,他创作近50尊世界历史名人雕塑。但在他心中,艺术家的命运必须是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的。他主张,“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艺术来回报社会,要跟民众关注的事业结合在一起,它会使艺术家的心态更好,使创作思路有更高的升华,使创作的形式更多样化。”

2001年,在国际奥委会确认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前半年,袁熙坤写信给因肖像结缘的多位国际政要,并收到49位国际政要支持北京申奥的回信。作为“肖像外交大使”,他实至名归。

袁熙坤祖籍贵州安顺市普定县。2007年7月,他在贵州慰问受灾群众,捐款20万元。2008年,他在电视上看到贵州再次遭遇更为严重的冰雪灾害,灾区人民面对无电黑夜、道路封闭及物资短缺等从未有过的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团结、忍耐、冷静,袁熙坤被深深地感动了。“乡亲们的表现折射出金子般的心,我深受感动。”他说,“艺术家的成就离不开乡土的培育,艺术家的命运与故土乡亲任何时候都是相连的,所以我要回贵州捐款。”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二天,袁熙坤就为灾区捐助2万美元。从南方洪水、东南亚海啸到南方冰雪和汶川地震等,这位艺术家都是第一时间捐出善款和作品。灾情发生后,连着几个昼夜,他创作出反映灾情的雕塑作品《汶川圣母》、《长城脊》和《芸芸众生》。其中《汶川圣母》、《长城脊》被做成红十字会的灯箱广告,安放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公交车站。他说:“捐献不是体育竞技,名次并不重要。灾难来得猝不及防,举国上下心急如焚,我也不例外。其实我所做的,只是遵循加尔文所言,‘信仰能使行善连贯’。”

艺术上的成就为袁熙坤向公益事业进行更多的捐赠打下坚实基础。除了捐款外,他还捐赠自己珍爱的作品。目前,他的捐赠数额已无法计算,因为他捐出的作品,价值无法具体考量。

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1995年,袁熙坤集资创立北京金台艺术馆,该艺术馆坐落于北京朝阳公园美丽的水碓湖畔,因紧邻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而得名。建立艺术馆的初衷和归宿,袁熙坤将其归结为在他的周围有一批有同样心愿的艺术家,他们都愿意为孩子奉献,愿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和进入艺术殿堂的引路人。“我和我周围的艺术家心中都有一个情结、一个渴望了却的心愿,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国家的振兴在人才,人才在教育,教育在理念,理念在环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娃娃的教育要从德育、美育入手。”

在周游海外时,袁熙坤见到流失国外的中国珍贵文物,备感痛心。于是,他尽其所能将它们收集起来运回祖国。从1992年至1997年,他联合海外友人,先后四次将流失海外共上千件文物出资收购运回祖国。经专家鉴定,其中一二级文物很多,现陈列在北京金台艺术馆。

袁熙坤曾经收购过一只出土于某古墓葬的装钱用陶匣,精美无比。它上面还加了锁,锁很完整。当年的主人可谓用心良苦,让它陪伴自己一直到土里。袁熙坤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国外熙熙攘攘的古董街上——它已经被不肖子孙挖出来并卖到国外。他说,他是画了狮子换银子,换了银子买罐子(文物),买了罐子教孩子。

没有环保,就没有艺术

袁熙坤和环保结缘不是偶然的。年轻时,他对原始森林和动物情有独钟,曾经为了师法自然,在云南原始森林的少数民族部落里居住多年。“在大自然中,我感到宁静、自如”。美好的大自然不仅给了他绘画的灵感,也给了他感悟自然与人、自然与艺术的灵性,正是这份对大自然的感情经历,让他不仅对现在破坏自然的行为深恶痛绝,还让他不只做一个画斋里的画家,更要身体力行,为保护环境行动起来。袁熙坤自称“自然之子”。为了所热爱的大自然,他甚至提出“没有环保,就没有艺术”的主张。

袁熙坤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治理滇池污染,他就曾以文化使者的身份,为当地政府和世界银行穿针引线,力荐治理项目。在写给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负责人的信中,他提到“治理滇池任重而道远,滇池水质未清,滇人仍需努力!”2000年,他深入云南抚仙湖沿岸了解情况,吁请云南省有关部门重视和加强抚仙湖的环境保护,提出“我们不能再犯‘有钱买棺材,无钱买药’的低级错误”,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开始全面整治抚仙湖。

2001年,袁熙坤去贵州安顺普定县夜郎湖考察,看到夜郎湖种种受到污染的现象,很着急,立刻吁请当地政府加紧夜郎湖污染治理,他反映的情况同样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促发贵州省人大发布《夜郎湖环境保护条例》。

如今,袁熙坤关注公益事业的热情丝毫不亚于艺术。“出去一幅作品,犹如过继了一个孩子”,他曾这样形容他的作品捐赠。但是,他认为这样值。不停地捐赠、不停地创作,袁熙坤享受其中。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韩宵宵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