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玉麟之子盗掘庆陵“哀册”揭秘(组图)
2010年12月27日 12:04 沈阳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庆云山景色

汤玉麟之子盗掘庆陵“哀册”揭秘

辽宁省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不少辽代庆陵中的“哀册”。这些国宝级文物出自于哪儿,又是如何辗转来到沈阳的?且听这些“哀册”的传奇故事——

辽朝三代帝后 同葬庆云山中

皇帝、皇后死后,在“发引日”行遣典礼时,把由继位“嗣皇帝”宣读的最后一篇祭文,刻在玉简上,用金丝、银丝连缀成册,盛于石函之内,埋入陵中,名为“哀册”。“哀册”的内容,主要是论定死者生前的功绩等。历代“哀册”材质,有玉石、木板等。但是,辽代庆陵“哀册”,则为石质,呈“墓志”形状,但又与“墓志”形制相区别。辽代庆陵“哀册”,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

从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辽代起,到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为止,辽代在历史上存在了210年,历经9个皇帝。辽代庆陵埋葬的,是辽代第六、第七、第八位皇帝及其后妃。

辽代庆陵,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阪镇北70公里,白塔子乡北面大兴安岭中,古称“庆云山”。

《辽史·地理志》载:辽代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驻跸庆云山时说:他死后应当埋葬于此。此后,辽代三代皇帝均葬于此:圣宗耶律隆绪及其后妃的墓葬,为“永庆陵”;第七位皇帝兴宗耶律宗真及其后妃的墓葬,为“永兴陵”;第八位皇帝道宗耶律洪基及其后妃的墓葬,为“永福陵”。三陵各距约0.5公里,统称为“辽庆陵”。

辽代庆陵“哀册” 堪称稀世珍宝

据介绍,辽宁省博物馆现存辽庆陵“哀册”共15石,有圣宗及其仁德皇后、钦爱皇后汉文“哀册”共三合六石;兴宗的仁懿皇后汉文册盖一石;道宗及其宣懿皇后汉文、契丹文“哀册”四合八石。“哀册”均为汉白玉材质,呈方形,体大而厚重;册盖边长均约130厘米、厚约30厘米。

“哀册”册盖书刻汉文、契丹文,极其工整、遒丽,堪为辽代书法佳品。契丹文字是契丹贵族建国后,陆续创制出的文字,分为大字、小字两种。契丹大字早于契丹小字,直至金代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契丹文字被废除停用。

辽庆陵“哀册”中的契丹文册盖,以小篆玉箸体居多;册石以楷体书刻,略带汉字行草风格。汉文“哀册”则以小篆体镌盖,楷书体镌册石,书体雄劲,凿刻精工,不同于一般的辽代墓志铭。

其中的两合契丹文“哀册”,共有契丹文字1758个。如此众多的契丹文字,为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契丹文字研究,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然而,这些国宝又是如何重见天日,又是如何来到沈阳的呢?

百年未遇干旱 饥民无奈掘陵

1921年,庆陵一带遭遇了百年未遇特大干旱。距庆陵以西30公里的五十家子村,农民们饥饿难耐。这时,一个姓廉的地主说:要想活命,就得挖出庆陵里的宝贝换粮吃。大家饿急了,顾不了许多,便蜂拥而上,开挖庆陵。

当年,庆陵归属内蒙古巴林右旗管辖。巴林右旗王府巡逻马队,发现了农民挖掘庆陵后,立即向巴林右旗王爷报告。然而,五十家子村归属林西县管辖,巴林右旗王爷奈何不得五十家子村的农民,只能向林西县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严办这些挖掘庆陵的农民。

农民挖掘皇陵,事态非同小可。林西县知事立即行动,一方面向热河省政府禀报;一方面责成警察局捉拿要犯,追缴文物。姓廉的地主见大事不妙,连夜溜回老家朝阳。挖掘庆陵的农民们,悉数被押到林西县大牢;文物全部收缴。

教士痴迷汉学 披露契丹“哀册”

庆陵被盗披露之后,林西县立即沸腾,人们争相目睹皇陵出土宝物。人群中,一个身穿黑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辽代道宗陵墓的“哀册”前,几乎呆了一整天。

这个洋人,是林西县大营子天主教堂的传教士,比利时人,名字叫“牟里”。牟里不仅传教,还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十分痴迷。他十分想到中国考察,便趁着“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招募传教士的机会,来到中国内蒙古林西县传教,开始研究辽代历史。

牟里决定,孤身探访庆陵地宫。1922年6月21日,在教友帮助下,他依次进入庆陵的三座皇陵,抄录了地宫内所有“哀册”的原文。看着这些酷似汉字、又绝非汉字的奇怪文字,牟里当时便意识到:这应该是失传已久的契丹文字。

于是,他在阴森冷冰的地宫内,连续工作了10天,终于将契丹文“哀册”全部抄录完毕。考察结束后,牟里将抄录的契丹小字“哀册”加以考释,于1923年,在北京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加多利克公报》第118号上发表,披露了辽代庆陵契丹文“哀册”发现经过。顿时,“辽代契丹文字重见天日”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巨大轰动。

奉系热河主席 萌发盗宝贼心

然而,令人们奇怪的是:辽代兴宗耶律宗真及其仁懿皇后的“哀册”抄本公布之后,辽代庆陵中的所有“哀册”实物却神秘失踪了,一时间,成为当年的一大悬案。

1926年,在热河省境内,奉系军阀击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顺势占领了热河全境。土匪马贼出身的汤玉麟,先被任命为热河都统,后又任命为热河省主席。在治理热河期间,汤玉麟昏庸残暴、横征暴敛、纵兵殃民、任人唯亲,建立起以家族统治为核心的“汤氏小朝廷”。当年,热河百姓对汤玉麟恨之入骨,称他为“汤扒皮”。

当年,汤玉麟庆祝寿诞时,一名热河文人送他一块《天高三尺》匾额,暗讽他将热河省地皮搜刮掉三尺。对于热河省能够搜刮的任何机会,汤玉麟都决不放过。刚上任不久,他就听说林西县存有一批收缴的庆陵被盗文物。于是,他便立即派儿子汤佐荣前去收缴,并萌动了盗掘庆陵的贼心。

唆使儿子盗墓 挖掘庆陵“哀册”

1930年的一天,庆陵突然开来许多军队,在庆陵附近安营扎寨、设置警戒线,不许任何人靠近,据说要在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可是,令当地百姓们大惑不解的是,军人们非但不训练、不演习,反而整天扛着锹镐,在山上到处乱挖。

这便是汤玉麟儿子汤佐荣,率领的陆军36师官兵。为防止走漏消息,事先,汤佐荣对庆陵陵区进行了严密封锁管制。汤佐荣亲率工兵营,用炸药炸开了三座皇陵地宫门,挖开了皇陵长达百余米的墓道,动用土石方量达几百立方米。可是,盗挖皇陵的结局却使汤佐荣大失所望:历经多次盗掘,致使皇陵内珍宝大量流失,惟余沉重得难以挪动的帝后“哀册”,以及木结构仿宫殿梓宫建筑。

常言道:“贼不走空”。动用了许多兵力物力,汤佐荣岂能甘心?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将三座皇陵的木护板全部拆掉,动用了几十头黄牛牵引,硬将皇陵宫殿梓宫拉散;将十几方重达几十吨的“哀册”,用滚杠拖了出来。这些皇陵宫殿梓宫木料、“哀册”,装了60多辆牛车运走。木料运到开鲁后,换了小米充作军饷;“哀册”拉到热河省主席官邸。

1931年9月,汤玉麟动用200余辆汽车,将在热河省搜刮的民脂民膏运往天津租界;而将众多粗大笨重的辽代庆陵“哀册”,运抵正在兴建的沈阳“汤公馆”收藏。

汤玉麟逃到天津之后,整天躲在天津租界内惶惶不可终日,终于1937年5月病死天津。

列入“缓迁之列” “哀册”侥幸留下

据刘振鹭《辽永庆陵被掘记录》载:1912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庆云山一带为辽代帝王陵寝。1913年,当时的林西县县长,率人在林东一带勘查垦地,读到陵寝碑文时,才知道此地为辽代圣宗陵寝。

1930年春,有人自称是奉天省专员,派人前来发掘庆陵,并将陵内“哀册”掘出,运至奉天。当时“途间防范严厉。”后来得知,那名“专员”,便是奉系军阀、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儿子汤佐荣。

沈阳的“汤公馆”,坐落在和平区十纬路26号,始建于1930年,1931年停工,1934年续建竣工,为奉系军伐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汤公馆”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众多辽代庆陵“哀册”运抵沈阳后,一直深藏于“汤公馆”深宅大院之内,不为人知。

1931年,“汤公馆”辟为伪“国立博物馆”;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后改称“古物馆”。1948年4月,国民党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东北文物迁运保管委员会”,将“古物馆”所藏大批珍贵文物,尽数运往北京。由于辽代庆陵众多“哀册”体量过重,不便运输,于是便被列入“缓迁之列”,侥幸留存于“汤公馆”之中。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汤公馆”成立“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馆;1959年,改为“辽宁省博物馆”。这批辽代庆陵“哀册”,便始终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之中,直至公开展览,终与广大观众见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