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科幻最高双奖得主刘宇昆:受严歌苓影响写就东方色彩

2012年09月27日 10:36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妍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国科幻代表团“首度走出去”

国内读者知道刘宇昆,大概可以追溯到他2009年4月发表在《科幻世界》的两个短篇小说《爱的算法》和《单比特错误》。其中《爱的算法》一文深受读者好评,此后,他的许多科幻小说在国内发表,逐渐为国内的科幻迷熟识。

事实上,刘宇昆也为华语小说的翻译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自身创作的同时,他还将刘慈欣、夏笳、马伯庸以及陈楸帆等国内作家的小说翻译成英文,并发表在欧美主流科幻媒体上。早在今年7月21日在芬兰科幻大会上,中国内地作家陈楸帆的《丽江的鱼儿们》获得“科幻奇幻翻译奖”的短篇类奖项,被视为华语科幻“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值得一提的是,该文的翻译便是刘宇昆。

“华语科幻走出去”的另一“盛况”是刘宇昆获得“雨果奖”的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现场。据参加今年大会的陈楸帆撰文回忆:9月初的芝加哥依然有几分闷热。在8月30日至9月3日的短短五天里,它迎来了一群颇为惹眼的访客。白天,他们胸前佩戴着蓝色胸牌,垂挂着五颜六色的缎带标签,上面写着诸如“不要惊慌”、“42”、“我的天,那儿全是星星”等令局外人迷惘的字句,装扮成精灵、吸血鬼、星际迷航宇航员、黑武士或者维多利亚式怪客,出没于芝加哥河南畔的君悦酒店的各个角落。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头顶银发,身形肥胖臃肿,甚至已经行动不便,只能依靠助行车游荡于酒店东西双塔的地面及地下各层;有的却颇为年轻,共同的,他们有张亚洲面孔。两组人马相映成趣。

这是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们。是中国首次有组织地参加世界科幻大会并设置相应议程,与会人包括从事科幻教学评论长达二十年的大学教授吴岩、科幻作家北星、夏笳、郝景芳、陈楸帆,以及科幻翻译者汪梅子等。

原本作为最重要一环的《科幻世界》出版社社长万时红、主编姚海军及编辑部主任杨枫一行,由于签证原因未能成行,成为本次中国科幻代表团的一大遗憾。这本创刊32年的中国杂志号称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事实上,它巅峰时期每期40万的发行量让所有欧美科幻奇幻杂志出版人惊呼“不可思议”,即便是美国最主流的三大科幻杂志之一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也仅仅在月发行量一两万之间艰难徘徊。

《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得知刘宇昆获奖后,曾对媒体记者说:“近年来,美国作为世界科幻文学的大本营,在科幻创作方面已经显出了颓势,大多数作者面临着题材枯竭、无法创新的尴尬局面。而另一些作家试图将科幻小说向主流文学靠拢,反而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华裔科幻作家有着文笔优美、构思精巧、感情真挚的共同优点,他们为美国科幻界重新带来了活力。”

而一位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资深科幻迷Tiberium则直接说出了“大国崛起”:“从这次科幻大会的与会者来看,西方科幻书写已经衰落了,到场的大半是大叔大妈爷爷奶奶级别人物。中国科幻到场的全都很年轻,他们指望我们呢……现在他们对中国科幻非常有兴趣,‘因为所有的事情在同时发生’,我们是未来。”

不过,作家陈楸帆和刘慈欣倒是对这一“崛起”说有所怀疑。陈楸帆发表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文章《科幻世界的大国崛起》,长篇论述了他对国内科幻本土作品数量弱势以及翻译困难两个问题的看法—

“美国最大的科幻/奇幻出版社Tor的编辑利兹·高瑞斯基(Liz Gorinsky)告诉我们,Tor每年出版(包括再版)的各类图书有400多种,其中科幻/奇幻类约占1/3,但极少有翻译作品。一是因为出版社不愿意额外多出翻译费,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人不看翻译小说。即便是风头正劲的少数族裔或移民后代题材小说,绝大部分也是直接用英文写作。相反,中国出版界每年从外文翻译成中文的科幻小说多达上百种。”

“翻译是另一个大问题。自由翻译者汪梅子说,文学翻译薪酬低下,操作周期长,收入难以保证,译者大多数靠着一腔热情工作,还要承受网络上对于翻译质量的刻薄评论。而中翻英则难度更高,如果不是双重母语的人才,基本上无法将中文小说微妙复杂的文笔转换成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

而被称为推动了国内科幻出版热潮的作品《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则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之后,对自身作品表达了“谦虚”的想法:“我没有自信。比起国际上的科幻经典来说,它们还是粗糙一些,不够精密,还能够找到很多不成立的地方,其他方面也不是太成熟。……拿到国际上真的不行,我不认为西方读者会对它感兴趣。”

好的科幻作品必须“软硬兼施”

时代周报:你读了很多中国的科幻小说,并且将它们翻译成英文。你能谈谈对这些中国科幻小说的看法吗?这些中国科幻小说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刘宇昆:其实我并没过读太多中国作家所写的故事,但我读过的那些都非常地具有想像力,优美而又新奇。我非常欣赏刘慈欣、陈楸帆、夏笳、马伯庸和郝景芳等作家,我期待能读到更多他们的作品。

时代周报:对你来说,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必须具有哪些元素?

刘宇昆:我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必须“软硬兼施”,我喜欢的故事很多都将科学的严谨和出色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我写科幻小说的同时也写奇幻小说,好的奇幻小说是非常不同的。一部好的奇幻作品以更加直觉的层面出现在读者面前。

时代周报:你觉得中国的文化背景是不是会给科幻作品创作带来负面影响?(有一种说法说中国文化很少去思考宇宙是什么或者这个世界应当是什么样的。然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科幻创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刘宇昆:我并不是一个科学哲学或者中国文化的专家,这两个都是非常广阔而又深刻的话题,因此我不认为我有资质来发表意见。但是这样的说法比起用具体的证据去证明,听起来更具挑衅性。我对这种建立在对一种文化的肤浅认识上所作出的结论持怀疑态度。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科幻 Tiberium 折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